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一百八十三章:陛下可对太子有何不满?
朱元璋的一句话,让宋濂心中羞愧的同时,又有一种痛心的感受。
但这也怪不了任何人。
“陛下,老臣……老臣悔啊!”
宋濂干瘦的身体跪在朱元璋的面前,哽咽哀伤的喊道。
朱元璋笔挺的站在那里,没有去看跪在面前的宋濂,淡淡道:“咱,是该感谢你的。”
“你教导太子读书,朝中的事务也没落下。又在大本堂教老三老四他们,咱的孩子你教的不错。”
“老三机灵,有胆识。老四勇武,无畏。这两个孩子,将来都是有作为的。”
朱元璋的话,让宋濂一下子有些破防。
按照皇帝的话来说,宋濂只要自己不犯傻,将来太子登基的时候,他就是帝师!而且还是几位持有重权王爷的老师。
在朝中的地位就算是已经归养的李善长也比不上。
在洪武初年开国的时候,朱元璋就奉宋濂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并且赐翰林学士承旨,为翰林院学士之长。
权柄尤重,甚至在某些方面,高过宰相。
或许就连老朱都意识到这个位置在文官之中的超然地位,于洪武十四年废黜,永乐时期彻底废此职位。
“老臣有罪……!”
宋濂痛哭:“是老臣犯了糊涂,是老臣失了本心啊!”
“去岁陛下整顿淮西武勋之后,老臣眼看着文官起势,心里头有了不该有的念头,何文玉提出按原有榜单号卷时,老臣没有阻止。”
“老臣颜面尽失,是老臣咎由自取!咎由自取啊!”
宋濂泪流满面。
一个六十五六的老头,在这嚎啕大哭。
但是没人敢上去搀扶。
这位大明朝的智者,这位德高望重亲自编写诸多史书的大儒,此时哭的好似孩子一样。
宋濂身形有些站不稳,朱元璋上前,伸手携着宋濂一只胳膊,让其缓缓坐在了一旁的石凳上。
“咱怪你,不是因为你办错了事。”
朱元璋淡淡道。
“咱是觉得,你宋景濂心里没咱这个皇帝!你想用大义来堵住咱的口,你觉得所谓的公平公正就是一碗水端平。”
“但咱问你,坐在这个位置上,有些水怎么端?北方士子遭受战乱那么多年,他们受点恩惠怎么了?怎么就要了你们这些人的命了?”
宋濂愣神。
朱元璋微微叹气,神色严谨的道:“宋夫子,咱不是说非要清算谁,若是你们明道理,懂事务,心思放在治理大明百姓上。那你们就该知道,北地苦寒,民生凋零。”
“让你们这些老骨头去北地治理民生,你们去吗?南方士子派过去,不到半年就开始哭天喊地,整日抱怨朝廷不公。”
“那最后不还是只有北方士子回乡任职?你们不愿去,又不愿录取北人,你们想的是什么?”
“想的是拉帮结派!”
“想的是掌控朝局!”
朱元璋声音近乎怒吼,吓得宋濂身子骨都缩了几分。
宋濂这时候也想到,按照皇帝的性子,是不可能跟自己说这些废话的。
要杀要剐,还是流放,都不可能多半句言辞。
此时让自己到这里来,那肯定是有用得着自己的地方。
“陛下……。”
朱元璋摆了摆手,缓缓起身,负手道:“咱知道,你们把太子当做救命稻草看待。”
番茄的第十本小说。我叫孟川,今年十五岁,是东宁府镜湖道院的当代大师兄。...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一苇渡江。...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