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书院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65章 夜袭阴山东 突 玩完(第1页)

贞观四年。

春。

二月。

李世民派遣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令李靖率兵接应。

初八。

李靖揣摩到李世民这样做的真实意图,与李绩相互谋划道:“颉利虽败,但其兵力尚多,实力依旧还很强大,如果任其逃往漠北,依附于薛延陀等部,恐怕会死灰复燃。现在唐俭已经到了东突厥营地,颉利可汗定懈而不备,如果挑选精锐骑兵一万人,带着二十天的粮草从白道袭击东突厥,可以不战而生擒颉利。”

定襄道行军副总管张公瑾认为:“圣上已下诏接受他们投降,大唐使者就在对方营帐,怎么能进攻呢?”李靖说:“当年韩信就是靠偷袭打败齐国的。至于唐俭正好里应外合。”

知道历史的方煦,当然赞成李靖的意见。况且李靖和李勣两位大佬都决定的事情,区区张公瑾,也无效。

于是令李勣统帅大军,自己亲率精骑万名,连夜出发,行军到阴山,遇上了东突厥一千多营帐,全部俘获,命令他们随唐军,与大唐天军引路。而这时,颉利见到大唐使臣——唐俭,十分高兴,内心稍稍安定,放松了戒备。

李靖命苏定方带领二百骑兵做为前锋,趁大雾悄然前行,距离东突厥颉利可汗牙帐只有七里时,东突厥兵才发现。苏定方长驱直入冲进了颉利的可汗牙帐,东突厥军不知浓雾里有多少唐军,阵脚大乱。如同惊弓之鸟的颉利可汗慌忙骑马逃走,东突厥军也四散而逃。唐俭也及时脱身而回。李靖大军赶到。杀敌万余人,俘虏十几万,缴获牛羊数十万头,前隋义成公主也死于乱军之中。

颉利可汗率万余人想北过大漠,在碛口受李勣所阻,不能北逃,其手下众多部将率众投降。

仓皇中欲由云中向西逃窜,意图投奔吐谷浑国王慕容伏允或高昌国王麴文泰。在半路上,却迎头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军。一番激战后,唐将张宝相将颉利可汗擒获。

至此,东突厥平定。

捷报迅速传回长安。

自隋朝以来,东突厥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李渊和李世民向东突厥屈尊的耻辱。

太上皇李渊得治消息后,欣喜万分,他把李世民和老臣勋贵、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他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李世民起舞,众人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

大唐将东突厥领地划入自己的版图,在其上设置了顺州、裕州、化州、长州、定襄、云中等都督府。疆域由此扩大至阴山以北600里,势力范围达到贝加尔湖。

颉利被俘押解到长安后,李世民没有杀他,还封为归义王、右卫大将军(虚衔而已),让他在长安度过余生。突利可汗随后归降,被封为北平郡王。东突厥的名将或首领包括执失思力、阿史那社尔、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数归降,都受到重用。

颉利被俘时,降唐的突厥群众多达10余万人。李世民采用中书令温彦博的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将这部分突厥人安置在东起幽州,西至灵州之间。在原先突利可汗统治地区设置顺州、祐州、化州、长州四个都督府。分颉利可汗所属为六个州,左部设定襄都督府,右部置云中都督府。任命突利为顺州都督。投唐的突厥酋长,都被授予将军或中郎将之职,五品以上官员多达百余人,几乎占朝中同级官员总数的一半。突厥人迁居京城长安的将近1万户。

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也上表表示归顺。

至于此后在北方大草原上,一家独大的薛延陀,向李世民扎刺,又是另一段故事。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热门小说推荐
天龙邪尊

天龙邪尊

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龙魂激活,化身地狱邪龙,拥有吞噬天地异火的绝世天赋。炼丹火,天劫火,三昧真火,地狱火等,都是他口中的食物...

全职艺术家

全职艺术家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凰妻倾世

凰妻倾世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神兵奶爸

神兵奶爸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财运天降

财运天降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长宁帝军

长宁帝军

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一苇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