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以上,皆是苏谨的肺腑。。。瞎话。
不过听到老朱耳朵里,却句句是肺腑之言,他点了点头:
“你也算不容易,不过朕还是要问清楚,你建这么多新的厂房意欲何为?”
苏谨忽然哎哟一声趴在地上:“陛下,昨夜臣没有休息好,腰痛忽然发作,还请陛下恕罪。”
朱元璋心里噗嗤一乐,清楚这惫懒小子是顺杆往上爬呢。
不过他没在意:“起来吧,来人,赐座。”
苏谨嘿嘿一笑:“谢陛下隆恩。”
他也不客气,在朱允炆的怒视中坦然坐在了椅子上,继续说道:
“陛下,敢问朝廷赈灾一般如何行事?”
朱元璋想了想:“拨放赈灾款,开粥棚。”
苏谨笑道:“如此一来,就能解决百姓的问题了吗?”
朱允炆在一边很想说能,但他心里也清楚,每次赈灾之事都是治标不治本,只能慢慢熬过去。
不等朱元璋回答,苏谨笑道:“开设新厂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朱元璋一愣。
“是”,苏谨理了理思路,轻声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以往朝廷赈灾之方,且不说中间有没有中饱私囊、借机贪墨赈灾款的事情,臣就当这每一粒粮食真的发到了灾民手里,可又能济的何事?”
朱元璋早已忘了他是在审苏谨的贪墨案,闻言低头思量许久后,默默点头:
“那你这以工代赈又有何出奇之处?”
苏谨见老朱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节奏’,笑眯眯地答道:
“微臣开办大量的工厂的同时,就代表已经准备好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一旦发生灾祸,就可以为这些灾民提供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到了那个时候,不仅能解决灾民的饥荒问题,消除暴乱的隐患,同时还能为咱们大明创造出更多的利益,陛下您说此策如何?”
朱元璋盘算许久,眼前豁然一亮:“此策当可向全国推行!”
不过想了想又有些疑惑:“你这工厂现在能解决多少人口?”
苏谨自信的伸出五个指头。
“五千人?也算不错了”,朱元璋微微有些失望。
“不”,苏谨嘴角噙着一丝微笑:“是五万人!”
“什么!”
朱元璋霍然起身,几步走到苏谨身边:“君前无戏言!”
苏谨赶紧站起来:“臣,不敢欺瞒陛下!”
朱元璋大喜过望。
以往一旦受灾,灾民就会疯狂向京城涌去。
而以京城的能力,也很难快速解决几十万灾民的口粮。
可如今仅仅一个凤阳县就能解决五万人口的灾民,倘若此策通行全国呢?
那以后再有灾荒,是不是就有了一个稳妥的应对之策?
想到此处,老朱欣喜的一把拉起苏谨的双手,死死握住:“卿真乃朕之子房是也!”
喜欢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请大家收藏:(www。630zww。com)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630中文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当历史变成传说 当传说变成神话 当神话都已经斑驳点点 当时间的沙尘湮没一切 我们的名字,我们的故事,依旧在岁月的长河中传播 一如太阳高悬天空,永...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九天之上,是为仙宫!...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
一念之间,沧海桑田。打眼带你进入古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