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想到‘我注六经,六经注我’,林延潮思绪翻涌,这八个字是什么,是圣贤之道。
自己要为尚书作注时,将来要立言,让自己名满天下。
就不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其他汉儒,宋儒的后面,只是用尚书的经义来诠释圣贤的思想,而应该是用尚书的经义来诠释自己的思想才对。
这才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精髓,成为名儒的道、
林延潮想起当初读《大学》时,大学全篇经一传十。
经是孔子说的,就是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
传十是曾子说的,大体是解释,孔子的原话。曾子用注释孔子的原话,引申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理。
到了朱子写大学章句时,用了自己和程子的见解,来注释孔曾二人所言经一传十,他并没有亦步亦趋地作注释,而也是提出了自己的道。
注经有两种注法,一种是汉儒那般,只做训诂的功夫,无限苛刻地求圣贤古意,没有自己思想,还有一种是托古言志。
当然到了王阳明格竹子后,又是一种注法。
那王阳明格竹子来说。
大学里经一篇,致知在格物。
传三篇解释,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朱子注解,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还有几百字话,但大意格物穷理。王阳明问何为格物穷理,表示不理解,老师与他说,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的意思是,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于是王阳明就去格了七天的竹子,最后发烧病倒。
之后王阳明开创心学后,再也没有格过竹子,只是道尔等把经书解释再好,看起来再有道理,又怎么样。那只是圣贤的道理,却不是我的道理,只要我内心不认同,那就是然并卵!
没错,连托古都不必了,咱们直接用自己的想法来注经。
千百年来,有人著书立作,都离不开此三道。用理学心学来叙述,第一条道是有理无心。第二条道是先理后心,第三条道则是先心后理。
林延潮注尚书要取哪一道?
林延潮独自在里,想了一天,第一条道已是过时了,汉儒的经历告诉我们,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第三条道自己更认同一点,不过相较于这个时代,前卫了一些。王学得到社会主流真正的认同。还需要几百年。
只有第二条路,看得更靠谱一些。更附和现在理学唱主角的大潮流。
每个理学弟子,为何要先拜孔子,拜孟子,再拜朱子,程子,依次拜下来。这是因为理学的宗旨,就是认为‘道统犹如天道,传承自有脉络,圣圣相承’。
先王之学,尧传舜。舜传禹,禹传汤,口口相传,再之后汤传周文王,周公又传孔子。
所以我们理学的儒家弟子,可以高喊一声,我们学得是什么,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理也就在这里。
不过现在理学暮气有点重了,朱子之后,元明的经学,大体上就是把别人掰烂了揉碎了,咀嚼过一遍的东西,你再拿来再咀嚼一遍,吐出来再给别人吃。
说起来有点恶心,大体就是这样。
真正能替朱子,传承衣钵只有刘宗周一人。刘宗周死后,理学就再也没有大兴过。
至于满清思想受到钳制,故而朴学大兴,所谓朴学就是汉儒训诂考据的一套,这就是在开倒车了。
天降神物!异血附体!群仙惊惧!万魔退避!一名从东洲大陆走出的少年。一具生死相依的红粉骷髅。一个立志成为至强者的故事。一段叱咤星河,大闹三界的传说。忘语新书,已完本凡人修仙传魔天记。...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在夏族的安阳行省,有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领地,叫雪鹰领!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继莽荒纪吞噬星空九鼎记盘龙星辰变寸芒...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万界融合,灵力消散,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蛮荒大举入侵,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千年之后,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以苦力之身,深入蛮荒三年,破格获...
婚后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心的答睡觉。结婚纪念日,韩经年端着一杯水问今天怎么过?夏晚安窝在床上,懒洋洋的睁开了眼睛,警惕的盯着韩经年随时会泼到床上的水思考了三秒,回和你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