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15章九月前出阁
不久后,沐容听闻,梁家分族了:早前的梁氏算作一支,梁宗卿所在的大房又算作一支。
分支前,梁武业做主,给无父母长辈的梁氏孤女配了好人家,这次选的人家都是请官媒挑出来的,都是小户人家,家有几十亩到几百亩的田地不等,算不得大富大贵,却能保一世平安。
有母亲、姐妹的姑娘,梁武业建议各家留一个女儿招婿,生下儿子挑一个最聪明的姓梁,支撑一房。若女儿或其他诸子可随父姓等等。
妇人、姑娘们哭成一团,自是不肯分支,梁武业无奈,自己这房索性没先分出来,却有言在先,十年后,他们兴国公这房是一定要单独分出来的,先带着他们各家度日。他给各家分了房屋、田地,又做主挑了几个上门女婿,有了男丁,就能支撑一家。有几个早前在外游学、游商的梁氏男丁归来,便从中挑了个稳重的做祖宅的副族长,这件事就此定下。几个年幼的梁氏孤女,被梁武业接回兴国公府哺养,最小的,八年后及笄,将来的婚事,自由梁武业做主了。
沐容问梁宗卿,“你不管梁氏孤女的事?”
梁宗卿神色淡然,“有二叔在,哪里轮得上我过问。我父母、兄弟的坟暂不迁出,我以前未遇到过这种事,也得问问懂晓的老人,这事如何处理才合适。”
他那日找了梁武业谈话,将沐容说的事讲了一遍,梁武业吓得冷汗直冒,早前还想着给族中侄女、侄孙女们寻的都是文武小官,算不得大事,细细一想,梁氏姑娘可得一百多人,若个个都这样配人,那加起来就了不得了。
身为臣子,就是犯了君王的大忌。
晋国初建,你收拢到的人心比皇家还多,就算再仁慈的君王也会多心。
梁武业一琢磨,同意了梁宗卿提的分族建议,先将梁宗卿所在的大房一脉分出来。二房这脉先不分出来,却与族人说好十年后是一定要分的,待得那时,族中招进门的女婿亦有几十个,梁氏一族也能支撑起门庭,自不需他再操心。
沐容带着试探地问:“大房分支出来,你不怕他们说道。”
“我以前连家中庶务都少过问,更别说族中琐事。”
沐容眯了眯眼,真不知如何评价梁宗卿,说他冷心,可他却是最重情之人;说他重情,又是个不问庶务的。族里的事,他还真没管过,早年就连梁家的事他都不问。他从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袭爵,也不在乎自己的利益,最是恣意自在。
“大房的店铺、田庄,你总是要管的?”
梁宗卿道:“这种琐事何需我管,令得力的管事去做。我只需时不时查看账簿,把握大事,种庄稼、赚银子是他们想的事。办得好,是他们的本份;办得不好,是他们失职。赚得比预期多,是他们的功劳,我自会有赏。”
沐容一沉,他这种想法,像极了昔日她对未名宗的态度,任了夜龙为副宗主,她只掌控大方向,其他的大小诸事便由着夜龙做主。
夜龙又下放一些权力给了堂主、楼主们,各人有了权力,干出业绩很明显,而今未名宗起兵成功,还建立了晋国,各人都有甚功劳,真正是一目了然。其他各地的堂主、坛口,见这势头,没有不用心的。
当副宗主能当出一个一等平国公,当楼主也能当出威远候,可不得好好大干一场。
世间,若多几个梁宗卿这种心境的人,天下何愁不太平。
梁宗卿道:“上回你让五娘、十一娘、十六娘姐妹三个去诗社走走。五娘入了潇湘诗社、十一娘、十六娘亦入了海棠诗社,我瞧着她们,近来倒比我这丞相还忙。二房的堂妹们,见她们入诗社,也都去拜社,忙忙碌碌地,二婶在家里叫苦不已,说这些姑娘都在外头跑野了。二叔倒是赞同,说是女儿家出去走走也好。”
梁武业不反对,还是看皇家的公主、郡主都能上战场,这说起来,皇家公主们厉害,这男儿岂不见识更是不凡。虽说梁武业有三个庶女未嫁,可想着要入了诗社,将来能寻更好的婆家。自打听了梁宗卿的劝告,有母亲、婶娘的姑娘,亲事他还真是不管,只管没有长辈女眷的孤女,除了嫁出去的,还有八个孤女住在兴国公府,每个每月领着二两银子的月例。
梁武业还鼓励孤女们入桂花诗社,说入得里面能学一技之长,无论是女红还是厨艺,学会了,他日总是个依仗。
女子诗社在如火如荼中组建起来了,依旧是三大女子诗社,换了个名,换了个形势,因叩社门槛降低了,一些小户人家、官宦姑娘纷纷投帖,此次采用了考试制。
沐容与宫中精通诗词、音律、书画的宫娥出了考题,封存好后,交给三大诗社,京城三大诗社的考题在同一日进行,投帖的姑娘们得到通知,头一天就到自己投了帖子的诗社门前看榜,查询自己的考号。
京城的百姓们议论纷纷:
“瞧瞧!姑娘们也能参加应试。”
“我听说了,青衣营、紫衫营要从中选取女官,有专管账目的,还有专管伙房的,听说是正九品的官身。”
“真的假的?女子也能做官了?”
“女子都做将军,为甚不能为官?”
“一旦考得好的,家人同意,本人愿意,可参加下一次考试,还能出仕为官。”
“做什么官?”
“城郊建了娘子军校场,校场里头要选教头、先生,有教武功的、教读书识字的,还有教包扎伤口的女医。教头先生都是领俸禄的,全要女的。”
八月初五,上午考琴艺,下午考棋艺;八月初六,上午考书,下午考画;八月初七,上午考诗词文章,下午考账目。三大女子诗社开考的时间一样,报考不同科目的,于不同时间持该诗社发放的准考证入场。
以前从未见过像科考这样的考题出现在入社试上,京城百姓们为此又议论了一场,对于要从诗社里选拔女官的事,世人不知真假,就这样传来传去,最后传得就跟真的一般。
八月初八一大早,沐容就去了报国寺给沐元济父子做法事,晋阳城那边,沐世宁也会给祖父、父兄做盛大的三周年祭祀法会。
八月十三日,晋帝、顺王携在京的沐氏子弟来报国寺参加沐元济的祭祀活动。当夜,晋帝兄弟二人在报国寺住下,沐家子弟有回京复命的,如沐七郎协助晋帝打理朝政,最是走不开。沐十八郎、沐十九郎皆是十岁出头的年纪,上仗杀敌——年纪太小,让他们襄助父兄,似懂非懂,也办不成什么大事,因是庶出,只封了个候爵,随晋帝留在报国寺。
沐元泽对兄长沐元济从小到大都是敬重有加,对他来说,这个大哥就是个榜样、标杆般存在的人物。沐元济一生只沐容一个骨血,虽是女儿,却能将男子都给比下去,对兄长,他心怀感激、敬仰之情,这也是他坚持来寺中参加祭拜的原因。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医者无不活命,剑出血洒长空。从来没想到,学习这么多年治病救人的同时,竟然也将传说中剑仙传承给修炼了,原本以为只是故事的一切,却在自己身上逐渐发生...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