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240冒籍
糊糊:“两人的卷子某种程度上都不符合科举程序。
但王越的文章写得好,王直力排众议,将他选中,归入同进士中。
这件事还有一个后续,第二年,朝鲜使者向明朝进贡时,呈上了王越的试卷。原来他的卷子被大风吹到了朝鲜,算命的人称此为封侯万里的征兆。
这次算命的真说准了。
明朝有‘三王’,就是三位军功封爵的文臣,王骥、王越、王守仁。
王越是首任三边总制,总督陕西、甘肃、延绥、宁夏军务。
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于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中两次远袭鞑靼。因军功获封威宁伯。”
朱祁钰又发现一位人才,还是他现有的。唯一的问题是他搞烂了的景泰二年考中的。
糊糊:“景泰二年的科举一共有201位进士,科举大省江西有42名,占20。90%,五分之一。
比起永乐二年的‘江西大年’稍显不足。
换到南北榜上,北方只有38人,占比19%,南方占81%。
全北方绑一块,比不过一个江西。
更惨的是前55名里只有3名北方人,也就是说如果只录取55人,则北方只有3人,几乎重演洪武三十年录取52人北方被剃光头的惨剧。
明朝迁都北京,经过好几个皇帝的治理,北方经济得到很大恢复发展,但是北方科考上的进步也只有那么一丢丢。
北方当然不干了。
景泰四年(1453年)又逢乡试年。此年八月二十八日,即乡试结束之后,工科给事中徐廷章上言七事,其中第三事为严科贡。
徐廷章,河南汝宁府罗山县人,景泰二年进士。初授给事中。他说:近者科举开额,如陕西、山西皆取百名,三倍于昔,及会试无一中者。岁贡亦四倍于昔,及入监,即以存省京储悉遣还家。科贡之多诚无益也。
即以景泰初年陕西、山西等北方省区在科举、岁贡不拘额数的宽松政策下所取冗滥的事实为据,提出今后宜仍如宣德、正统中例,庶革冗滥之弊的建议。
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建议恢复宣德、正统间取士之制。朱祁钰令所司计议以闻。
至九月,礼部认为徐廷章所论深切时弊,同意他的看法,称按其所说取旨施行即可。
事情发展至此似该有明确的抉择了,然而又因郎中章纶的奏言而延展。章纶,字大经,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正统四年进士,初授南京礼部主事,景泰初为仪制郎中,屡有论建。
章纶言,景泰元年诏原云不许更改,今尚不足四年就废搁不行,有朝令夕改之嫌,殊失朝廷之体。
即从朝廷体面的角度,认为应该继续遵循现行政策。
这一说法对新君来说还是颇能击中要害的,于是朱祁钰复命礼部斟酌以行。
不过这一次礼部没再态度暖昧,而是仍然坚持了九月份回复徐廷章奏疏时的意见:科举以正统中所定额为准,如文字合格者多量增入之,亦不得过二十名。其岁贡,自景泰六年以后宜如正统中所定例。
永夜降世,妖魔四起,百年暗夜到来之际,夏宫里走来了一位腼腆的少年郎微信公众号一夕烟雨(内有番外!)大夏王侯VIP群123788213(入群需验证订阅)...
地球元气复苏了,但这真不是地球灵气复苏的故事,而是一个流浪宇宙的故事。...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笑尽天下英雄,宇内我为君主!万水千山,以我为尊八荒六合,唯我称雄!我欲舞风云,凌天下,踏天域,登苍穹!谁可争锋?!诸君可愿陪我,并肩凌天下,琼霄风云舞,...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
黄沙掩埋了白骨,夕阳下的风中,有着血腥的味道。大陆的痛楚,在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当大爆炸的历史出现拐点的时候,当巨大的钢铁要塞横亘而过,遮蔽住人们视野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