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原文: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少陵野老强忍着悲痛,喉咙哽咽,只能吞声哭泣,在这明媚的春日里,小心翼翼地潜行于曲江的偏僻弯曲之处。江头那曾经辉煌壮丽的宫殿,如今成千上万的门户紧紧锁闭,那细嫩的柳枝依依袅袅,新长出的蒲草郁郁青青,然而这满眼的春色又究竟是为谁而展现呢?回忆往昔,那华丽的霓旌飘扬,皇帝的车驾浩浩荡荡地来到南苑游玩,一时间,苑中的万物都仿佛被赋予了绚烂的光彩,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昭阳殿里那位备受恩宠的佳人,与皇帝同乘一车,形影不离地侍奉在君王身旁。车辇前的才人英姿飒爽,身背弓箭,胯下的白马嚼着黄金制成的马勒,威风凛凛。他们身手矫健,翻身向着高远的天空仰头射云,那灿烂的一笑之间,正巧射落了一对比翼双飞的鸟儿。那曾经拥有明亮的眼眸、洁白的牙齿,倾国倾城的美人如今又在何处呢?她如今已是血污满身,魂魄游荡在外,再也无法归来。清澈的渭水滔滔东流,剑阁幽深险峻,她离去和留下的人彼此都失去了联系,杳无消息。人生只要还有情感,泪水就会沾湿胸前的衣襟,然而那江中的滔滔流水、岸边缤纷绽放的花朵,又哪里会有尽头,会有终止呢!黄昏时分,胡人的骑兵扬起漫天的尘土,弥漫了整座城池,诗人本想往城南去,却神思恍惚地望向了城北。
二、诗篇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春。当时安史之乱爆发,长安城沦陷于叛军之手,杜甫被困于长安,亲身经历了这场巨大的社会动荡。他目睹了昔日繁华无比的曲江如今变得一片荒凉破败,触景生情,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思和悲愤,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饱含深情、沉郁悲哀的诗篇。
三、赏析分享:
1。沉郁悲哀的开篇:诗以“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开篇,“吞声哭”三个字极其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那如洪水般汹涌却又被强行压抑的痛苦。他不敢放声痛哭,只能将悲痛硬生生地咽回肚里,这种极度的痛苦和无奈令人心碎。“潜行”一词则进一步突出了环境的压抑和危险,以及诗人的小心翼翼和恐惧不安。在本该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春日,诗人却只能在曲江边偷偷哭泣,这种鲜明的反差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沉重、压抑的氛围,让读者瞬间被卷入了诗人的悲痛世界。
2。今昔对比的强烈冲击:“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这几句通过今昔曲江景象的强烈对比,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昔日,皇帝的车驾莅临南苑,整个苑囿充满了生机与荣耀,万物都因之焕发出绚烂的色彩;而如今,江头的宫殿紧闭千门,冷冷清清,曾经的繁华烟消云散,只剩下一片荒芜。那细嫩的柳丝和新出的蒲草,在无人欣赏的寂寞中徒然生长。这种巨大的反差,深刻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毁灭性破坏和令人痛心的变迁,让人不禁对世事的无常发出深深的感叹。
3。生动的人物描绘与命运感慨:“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诗人以细腻而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昔日宫廷中人物的英姿飒爽和欢乐场景。才人骑白马、带弓箭、仰射云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欢笑仿佛还在耳边回响。然而,紧接着的“明眸皓齿今何在”一句,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瞬间将美好的回忆撕裂,展现出如今人物命运的悲惨结局。曾经的美丽与欢乐已化为乌有,只剩下血污和游魂,这种强烈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让人深切感受到命运的无情和残酷。
4。深沉的情感表达与无奈叹息:“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对亲人离散、消息隔绝的无尽痛苦和深深的无奈。渭水依旧滔滔东流,剑阁依然幽深险峻,而那些分离的人们却彼此失去了联系,生死未卜。人生在世,只要还有情感,就难免会被悲伤触动,泪水沾湿胸膛。然而,那永不停息的江水和岁岁绽放的江花,却仿佛对人类的悲哀无动于衷,依旧自顾自地流淌和盛开。这种无情与有情的对比,更增添了一种深沉的绝望和无奈,让诗人的悲哀显得更加沉重和难以承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5。迷茫错乱的结尾:“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在黄昏的黯淡光影中,胡人的骑兵驰骋而过,扬起的尘土弥漫了整个长安城,一片混乱和恐怖。诗人本想朝着城南的方向前行,寻找一丝希望或安慰,然而内心的迷茫、痛苦和极度的不安却让他神思恍惚,竟然望向了城北。这一错乱的举动,生动而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极度混乱和迷茫,他在战乱的漩涡中失去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这使全诗在混乱与悲哀中达到了高潮,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沉痛的思考。
四、深度思考:
1。历史的兴衰与命运的无常:诗中所描绘的长安由盛转衰的急剧变化,犹如一幅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让我们深刻而直观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兴衰无常和不可捉摸。曾经的繁华昌盛如璀璨的烟火,在战乱的狂风骤雨中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片荒芜和凄凉。这不禁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思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如同沧海一粟,显得如此渺小和脆弱,命运的车轮常常不受个人的意愿和努力所左右。我们应当以怎样的心态和智慧去看待历史的发展规律?是盲目地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还是从兴衰的交替中汲取教训,以更加谦逊和警觉的态度面对未来?又应当如何在这变幻莫测、风云激荡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和价值,不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稳固坐标和精神寄托?
2。战争的破坏力与和平的珍贵:安史之乱带来的巨大破坏在诗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昔日的繁华都市沦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家庭破碎,生命在战火中凋零。这一幕幕惨状使我们对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力有了更加刻骨铭心的认识。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和平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崇高目标。我们应当如何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外交努力和文化交流来化解矛盾,消除战争的隐患,为人类创造一个持久安宁、和谐共处的生存空间?同时,我们又应当如何在和平的年代里,不忘历史的伤痛,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确保和平的果实得以长久保存,不再让战争的阴霾重新笼罩人间?
3。人性的坚守与情感的寄托:在战乱的黑暗背景下,杜甫始终保持着对家国的深沉热爱和对人性美好的坚定信念,犹如一盏明灯在狂风中摇曳却始终不灭。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在极端困难和残酷的环境中,人性的光辉是如何得以坚守和传承的?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人们在绝望的深渊中依然保持着善良、正义和同情?当现实世界被痛苦、悲哀和无奈所充斥时,情感又该如何寻找寄托之所?文学艺术在这一过程中又扮演着怎样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否如同心灵的避风港,让受伤的灵魂得以栖息和治愈?是否如同精神的火炬,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给予他们勇气和希望?通过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坚韧不拔,以及文学艺术在人类心灵慰藉和精神引领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4。文学的社会功能与责任:《哀江头》这样的不朽之作,不仅仅是杜甫个人情感的真挚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无情鞭挞。它宛如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悲哀,让我们深刻反思文学在社会中所肩负的重大功能和神圣责任。文学应当如何运用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唤起人们的良知和正义感?如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生动的形象塑造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传递人文关怀,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真善美的道路上,文学又应当如何发挥其引领作用,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共同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五、考点荟萃:
1。诗歌的结构与层次:深入分析诗歌从开篇的悲哀景象描绘,到中间对过去繁华的深情回忆,再到对现实痛苦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绝望,这种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结构安排是如何巧妙地引导读者的情感走向,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同时,探讨各个层次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是如何自然流畅而又富有张力的,例如通过意象的转换、情感的递进、节奏的变化等手法,使整首诗在结构上达到了严谨统一、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
2。对比手法的运用:全面探讨诗中多处运用的今昔对比、人物命运对比、景象对比等丰富多样的对比手法。如详细分析曲江在安史之乱前后的巨大反差,从宫殿的繁华到门锁千门的荒凉;深入研究美人、才人等人物命运的天壤之别,从昔日的荣耀到如今的悲惨;仔细品味自然景象从生机勃勃到死寂荒芜的鲜明对比。研究这些对比如何像一把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历史的表层,深入到社会和人性的内核,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震撼力和表现力,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象征与隐喻的意义:深入思考诗中“江水江花”等自然景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巧妙地隐喻了历史的无情碾压和人生的悲哀无奈。例如,江水的滔滔不绝可能象征着时间的永不停息和命运的不可逆转,江花的绚烂绽放与凋零可能隐喻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分析这些象征和隐喻是如何像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密码,为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深邃的内涵,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挖掘出新的意义和感悟,从而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诗歌的主题和境界。
4。诗歌的语言风格:精心品味诗歌语言的沉郁、悲凉、含蓄、凝练等独特特点。注意诗人对词语的精心选择和巧妙运用,如“吞声哭”“锁千门”“血污游魂”等词语所传达出的深沉悲哀和凄惨景象;体会诗句中形容词、动词的精准使用如何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感受诗歌语言在节奏、韵律上的独特处理,如长短句的搭配、平仄的协调,是如何营造出一种低回哀怨、凄楚动人的氛围,使读者在诵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悲愤。
5。诗歌的主题与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家国之哀、历史之叹、人生无常等多重主题,并将其置于安史之乱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中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探讨时代背景如何像一块厚重的基石,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塑造了诗歌的主题走向,影响了诗人的创作视角和表达方式。同时,思考诗歌又是如何像一面镜子,反射出那个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时代特征,成为我们了解历史、感受社会变迁、洞察人性善恶的重要窗口。
6。诗歌与杜甫的创作风格:细致分析这首诗如何典型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以及他在战乱时期独特的创作特点和思想变化。探讨杜甫个人的身世经历、政治抱负、哲学思考是如何融入到他的诗歌创作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人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杜甫这位伟大诗人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认识,领略他在诗歌创作领域的卓越成就和不朽贡献。
通过对《哀江头》的深入赏析和思考,我们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杜甫的内心世界,与他一同感受历史的沧桑巨变,一同悲叹人生的无常命运。这首诗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杜甫诗歌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更让我们在历史的回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去珍视和平、坚守人性、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将这首诗铭记于心,让它成为我们心灵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激励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追求真、善、美,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
喜欢细析唐诗三百首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细析唐诗三百首
大人,不好了!沿江三省灵异爆发!申请支援!什么?我得赶紧躲起来大人,您身为阎罗难道不想振奋一下军心来个视察吗?视察哪里有小命重要!...
天为何物? 高高在上,威严莫测,是法则,是戒律,是无情,是冷酷。 天意,何也? 俯瞰众生,操持风云,褫夺赏罚,随性而为。故,天意不可测,苍天不可近。...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一针定阴阳,翻手掌乾坤!身份神秘的山野郎中凭借精湛的医术游走于都市权贵之间,一手悬壶济世,一手辣手摧敌,揭开一个个阴谋谜团,征服一个个红颜知己!虚位以待...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 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 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
2017最火玄幻作品,海外点推双榜第一张悬穿越异界,成了一名光荣的教师,脑海中多出了一个神秘的图书馆。只要他看过的东西,无论人还是物,都能自动形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