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洛阳城--太极殿!
“乱臣贼子,统统都是乱臣贼子,毫无一点忠君之心,朕早晚把你们全给杀掉--啪!”
“陛下息怒,小心龙体啊!”
黄昏时分,曹丕伏在龙书案上,批阅着各地送来的奏折,结果越看火气越大,伸手把奏折全扫落在地上,朱砂御笔也扔出去了,落地摔成了三段!
负责服侍的宦官们,急忙上前收拾狼藉,又重新换了一根御笔,看他们处变不惊、配合默契的样子就知道,这显然不是第一次了。
登基称帝四年有余,如果问一问曹丕,坐龙椅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恐怕只能得到两个字--后悔,没错的,曹丕真的后悔了!
后悔自己贪图皇位,在时机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强行篡汉称帝!
后悔为了得到士族集团支持,违背了父亲的政治路线,推出了九品官人法,寒了天下百姓之心!
更后悔急于削权,彻底得罪了萧氏,以至形成了东、西分治的糟糕局面!
前有因,后有果,因为政治上的一错再错,弄的曹丕现在非常被动,种种恶果也爆发出来了……
首先,利用九品官人法,士族集团完全控制了人才选拔,开始一两年为了不显得吃像太难看,还举荐上几个寒门学子,分配几个芝麻绿豆的小官位!
可是现在吗,一个寒门学子也见不到了,就连那些出身寒门的在职官员,也都受到了排挤、打压,以至于弃官归隐者众多!
比如散骑常侍-王修,京兆尹-张既,振威将军-李通,都是追随曹操起家的元老重臣,就是因为出身不好,或为寒门,或为流寇,处处受到士族集团的打击,全都愤然辞官不做了。
如今的洛阳朝廷,几乎变成了士族一言堂,别说寒门子弟没有出头之日了,就连曹丕这个大魏天子,想提拔几个心腹人,或者推行什么国策,都难以随心所欲了,士族官员们阳奉阴违、根本不把圣旨放在心上!
之前捧起士族集团,本想制约一下萧氏,没想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其次,那些在洛阳没有出头之日的寒门官员、学子,纷纷跑到长安去了,科举制度搞的如火如荼,每年都选拔出大量优秀人才,其公平合理性大受世人称赞,萧氏借此深的人心!
如今魏国内部,称洛阳方面为东选,长安方面为西选,而在人才的数量、质量比较上,西选都远远高过了东选,这也证明了科举制度,远远胜过了九品官人法!
曹丕甚至私下想过,也在东部推行科举制度,好歹挽回一些民心,可是想了又想,终究没敢付之实际行动!
士族集团羽翼已丰,现在从他们的嘴里抢肉吃,势必引起极大反弹,自己的皇位都可能被动摇,不要忘记了,历史上莫名其妙驾崩的皇帝不在少数啊!
最后,萧氏控制长安,曹家坐镇洛阳,形成了东西分治之势,眼前还算是势均力敌,谁也吞不掉谁!
可是从长远来看,西风势必压倒东风,作为大魏第一位皇帝,必须为后代子孙谋划,可如何改变这一不利态势呢?
“启禀陛下,申时二刻到了,您该去仁寿宫向皇太后问安了!”
“好,替朕更衣!”
“遵旨!”
自从迁都洛阳以来,卞太后就一直身体欠安,汤药吃了不知多少,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沉重了,如今连下床都很困难!
曹丕刻薄寡恩不假,还算是个大孝子,纵然政务再是繁忙,每天也要抽出时间探望母亲,亲尝汤药的事情也做了不止一次,在朝堂上下被传为美谈呢!
当然了,曹丕这样孝顺母亲,除了尽一个儿子的职责,也有别的政治目的:
他是武林中最年轻的武学宗师,拥有神秘的绝对手感,可他现在却是一名普通的中医大学的大一新生,本想低调的学学医,看看病,恋恋爱,可在一次中秋晚会被迫表演中震惊了全场,注定闪耀的美好大学生活从此开始了...
穿越三年,长在乡间,有母无父,不见大千。就在张寿安心种田教书的时候,有一天,一队车马造访,给他带来了一个未婚妻。当清俊闲雅的温厚乡下小郎君遭遇美艳任性的颜控千金大小姐,鸡飞狗跳的故事开始了。...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黄沙掩埋了白骨,夕阳下的风中,有着血腥的味道。大陆的痛楚,在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当大爆炸的历史出现拐点的时候,当巨大的钢铁要塞横亘而过,遮蔽住人们视野的时候...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十方地狱禁不了我魂,浩瀚星空亮不过我眼,无垠大地载不起我脚,诸天神魔承不住我怒!我要这天地匍匐,我要这轮回断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