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实际上,崇祯还有一种想法,就是暗中操纵粮价,和粮商们一起提高粮价,这样一来,隔壁省份、甚至江南等地的商人看见粮食的暴利都会主动运粮到陕西。
等到陕西粮食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朝廷立刻将开仓赈粮,同时颁下禁令。
等一开春,春种开始,到时候商人们囤积的粮食就只能降价了,因为不卖那就只能砸在自己手上。
仓库里有多少粮食先不说,只要从南边不断的往陕西运粮就行。
运粮的队伍中也不一定都是粮食,只要在适当的时候将一车粮食打翻给商人们看到就行。
但这种策略,需要持续两三个月才有见效。
两三个月会饿死多少的百姓,又会有多少百姓被逼加入民变的队伍,这些他都无法预估,也不忍心。
“咱们再来说说够不够的问题,按照成国公的计算,一个月就需要十八万石粮食,
而且明年是什么情况都不好说,百万石粮食只能支撑六个月,所以,朕觉得,可以迁出一部分人。”
“迁移?”
所有大臣都懵了,郭允厚出班道:“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人口迁移是大事,
从陕西到南边,横跨数千里,需要耗费大量的银两,有这笔钱不如投入到赈灾之中。”
“陛下,郭大人所言极是,即便是百姓们愿意迁移,这一路上吃的、喝的,到地上的房屋安置、田地等等都是大工程。”
“陛下,此刻已经进入冬季,天寒地冻,迁移会导致大量百姓死亡的,请陛下三思。”
“好了!”
崇祯制止了还要出班劝谏的大臣:“谁说朕要迁到南方去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将一部分受灾地的百姓,迁移到陕西定边、甘肃定西、宁夏固原、山西吕梁等这四个地方。”
大臣再次懵了,历代迁移大部分都是朝着南方迁移的。
可陛下说的这四个地方离受灾严重的白水等最远也不过千里,按照百姓们的脚力,大半个月左右就能到了。
问题是,这么近的距离,那边肯定也会或多或少的受灾了,迁过去做什么?
崇祯走下平台继续道:“迁过去的百姓,采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大量开垦田地。”
“留在原籍的百姓,也要组织起来,每隔五六里地,在靠近田地的地方修筑一座……湖泊。”
“第三,如果灾民还有多的,那就修路,将陕西到北京、或者到南方的官道给修整一翻。”
崇祯说完的时候,正好站在了皇极殿的大门前,随即一脚迈出,站在了大殿前,看着陕西的方向,满脸的沉重。
他记得自崇祯元年开始,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
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
天灾就没停过,陕西百姓过的太苦了。
如果有可能,他是真想全陕的百姓迁出来,可惜现在做不到,也不能做,这么做等于放弃了陕西。
所以,他现在要趁着这个机会提前规划一下,说不定有转机。
众大臣看不到崇祯的脸色,可跟在崇祯身后的王承恩却是看到了崇祯脸上的沉重,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声,皇爷背负的太多了。
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崇祯才回到皇极殿内,看着群臣满脸的疑惑,当即问了一句。
“怎么,朕刚刚说的你们都没有听懂吗?”
喜欢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
万界融合,灵力消散,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蛮荒大举入侵,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千年之后,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以苦力之身,深入蛮荒三年,破格获...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我的微信公众号缘...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