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臣请皇上速把通敌者的姓名公布于众,统统斩立决,以安民心,以正国法。”
作为朝廷的清流显贵,耿直方正的方以智闻言大怒,恨不能立马上前将通敌叛国者揪出来,抄家灭族,以泄心头之恨。
其余大臣也争先恐后,纷纷表示赞同,以示清白,当然其中也不乏贼喊捉贼者。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从古至今,叛国者何曾有过好下场?尔等行事如此明目张胆,可是欺朕无能耶?!”朱由榔环视着众臣,说到这里故意停了下来。
不少朝臣随着皇帝的话都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心中万分惶恐,有内阁首辅丁魁楚的例子在前,他们丝毫不怀疑皇帝处置叛国者的决心。
殿中死一般的寂静,落针可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心虚者仿佛已经能够听到殿后埋伏的锦衣卫士的绣春刀出鞘的声音,双腿禁不住微微颤抖,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深对当初的通敌行为懊恼不已,胆小者已近小便失禁。
朱由榔见时机差不多了,立马话锋一转,道:“通敌者本该抄家灭族,严惩不贷。然朕向来以仁德治天下,自觉不曾薄待于列位臣工,朕实在不敢相信,尔等会罔顾圣人之道,行如此苟且不堪,让祖宗让圣人蒙羞之事。
朕宁可他们只是一时糊涂,而非处心积虑要叛国投敌,换取荣华富贵。
朕不想煮豆燃萁,君臣相煎,让天下士民笑话,朕更不想让东虏不费一兵一卒,便坐收渔利,嗤笑我汉人尽多无耻厚颜之辈!”
朱由榔这番话出乎所有大臣的预料,特别是那些私下和东虏暗通曲款的更是大呼了一口气,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反对,赞许,阿谀,乱作一团。
“昔我大明太祖高皇帝扫荡群氛,统一寰宇,成祖文皇帝燕都定鼎,北穷朔漠,西至西域,东、南皆至大海,威震华夷,国运昌盛,历朝一十六,承平之年近三百载。
我大明之盛,恒古未有!
更有祖训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昔年英宗亲征被俘,誓不求饶;李闯寇京,烈皇煤山自缢殉国;东虏寇福京,绍宗隆武力战而死,便是伪绍武帝被俘之后亦知绝食自杀。
我大明之刚烈,过汉唐远甚!
然,万历以来,数十年间,奴贼起于辽东,流贼乱于关内,朝廷御虏剿匪。结果,虏势日张,贼势日众,以至于甲申之变,表里山河,沦于异族之铁蹄,竟重蹈两宋之覆辙。
今朕登极于国步艰危之时,已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唯以中兴皇明,驱逐鞑虏为己任,为减民之重负,朕守廉自洁,长斋布素,远离声乐,早起晚睡,不敢有丝毫怠慢。
今大明疆土止岭南一隅,朕知道光凭朕一人之力远远不行,必须君臣齐心协力,肝胆相照方能成就中兴大业,而功业之大小,正在君臣信任之深浅。”
朱由榔顿了顿,又道:“朕不以一污掩大德,春秋时期,楚王不究‘绝缨’之罪,换得臣子以死相报。
今朕欲效法前贤,愿意不咎既往,与列位臣工和衷共济,尔等若天良未泯,今后便知该怎么做,现在朕就当着列位臣工的面将这些信件付之一炬!”
众臣闻言肃穆,无不感动,默默地看着内侍搬来一只鼎炉,放在丹墀上,点燃炭火。
朱由榔亲手拾起御案上的一摞子信件,走到鼎炉前,一封一封的将其投入熊熊燃烧的炉火之中。
炉中火苗直窜,片片纸灰随着火焰飞出鼎炉,在鼎炉上空盘旋了一会,又飘回鼎内。火渐渐熄灭,最后只剩下一缕青烟,缭绕着殿梁,久久不肯散尽……
午正时分,内阁首辅丁魁楚通敌叛国拒捕被杀和朱由榔殿中焚信换臣心的事已经传开来了,内廷之中的大小侍监们也都听说了此事。
天生废武脉,十年傻子名,古老石碑,祖祠石棺。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挺身问剑,这一生,不弯腰!激情,热血,红颜,腹黑,扮猪吃老虎,一个都不会少,禹枫出品,速度保证。...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
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一苇渡江。...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