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为了保证炮台修筑成功,李绍泉曾建议聘请外国技术人员来主持烟台炮台的修建工作,丁直璜却不以为然,他仍然坚持由中土人负责修筑。9075年(光旭元年)年初,按照丁直璜的总体规划,在张荫桓的具体主持下,通伸冈工程开工建设。丁直璜随后到烟台校阅水师,视察了刚刚建设的通伸冈炮台。丁直璜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详细介绍了通伸冈炮台的整体情况。
丁直璜在奏折中说,圩子沿山而建,高一丈二尺,宽一丈六尺,底部厚为二丈一尺,周长为二百九十五丈,在上面又修建了护墙、枪墙,用于屏蔽。圩子南面设营门一座,门外又加了一层外圩。圩子东面建三座小护台,以备接应联络。圩中建有6座炮台:东北、东南方向各建一座双层圆形炮台;西南、西北方向各建一座露天炮台;正西方向建护墙小炮台2座。其中,东北的双层圆形炮台主要负责防守海口,东南、西南的2座炮台主要负责防守后路,西北的炮台则主要防守沙堤和芝罘陆路,“布置可谓严密”。
东北、东南的两座圆形炮台,可以说是通伸冈炮台的主炮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露天,用于安装大炮。下层设有火炮射击,还有弹药库房、士兵住所等,上面是一层盖子,称为“太平盖”,镶嵌有铁板保护。丁直璜认为,这两座炮台的筑造方法,“已与西法无异”。而其他工程,也都“讲求新式,具合事机”,令他非常满意。
通伸冈炮台在建设过程中,“一切工程,悉用三合土筑造”。只有在建造东北角的一座用于了望的望楼时,才“兼用砖石”。
丁直璜在视察了通伸冈后,感到炮台整体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备的地方。他认为应该在圩子北面二里许的垛山山腰,再建一座炮台,以便与圩子形成犄角之势;同时,还要在圩子东面土埂弯曲之处,另建一座碉堡式小炮台。在进行了实地勘察后,丁直璜要求张荫桓等抓紧时间购地,增修这两座炮台。
对于丁直璜一门心思扑在修炮台上,李绍泉虽然表示了支持,但也曾多次提醒他,还应该注重对水师的建设。而为了加强京津门户地区的防务,李绍泉曾向丁直璜建议统一事权,将山东水师和北洋水师“合军一处”,设一统领,统一操练和指挥,遇到外敌入侵时可以“合力御敌”,但却遭到了丁直璜的坚决反对。
丁直璜之所以反对将山东水师和北洋水师合并,原因很简单,他不打算失去对荣登水师的控制权,以及相应的海防经费调拨权。
由于山东是只设巡抚不设总督的省份,虽然李绍泉这个直隶总督名义上比山东巡抚高一级,实际上山东巡抚却是和直隶总督平级的,关于海防建设问题,双方只能商量着来,是以当时在丁直璜坚决反对之下,李绍泉也只能将合并水师的想法作罢。直到后来荣登水师因丁直璜为了省钱而不顾朝廷的“更换小火轮”的诏令配给旧式赶缯船而哗变,丁直璜因此被免去山东巡抚之职,降级调任四川,他的错误方针没有坚持下去,荣登水师才得以充实到了北洋水师当中。
林逸青在从李绍泉处了解了当年的详情之后,对于丁直璜主持修筑的这些炮台的质量心存疑虑,是以他在和李绍泉商量之后,第一个去的地方,便是登州。
林逸青质疑炮台的质量,并不是他怀疑素有清名正声的丁直璜贪墨,而是他怀疑丁直璜这样的清官的办事能力。
丁直璜之所以去职,除了因购赶缯船导致荣登水师哗变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主持修筑的黄河大堤决口。
一个能把黄河大堤这样的“利民工程”修成了“害民工程”的人,他主持修筑的炮台的质量,是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以林逸青对丁直璜的了解,丁直璜的所作所为,可比之大乾朝的“名臣”张博行。
无论从前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总会有那么一部分人,很有“做人”的本领。他们未必有突出的业绩,却能得到上级的赏识;未必有过人的才干,却能平步青云。比如大名鼎鼎的张博行这个人,虽然宁煦皇帝对他赞赏有加,但林逸青通过对这个时代的历史了解,还是能够断定,这是一位能“整景”(东北话,喜欢做表面文章)的主儿。
张博行是河南仪封(也就是兰考,这地方还出过一位类似的名人,因从所周知的原因,略过不表)人,字孝先,号敬庵,一号恕斋,他是宁煦朝的进士,曾历任中书舍人、济宁佥事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户部右侍郎、礼部尚书。他为官时,曾有《禁止馈送檄》名闻天下:“一黍一铢,尽民脂膏。宽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赐;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虽曰交际之常,于礼不废。试思仪文之具,此物何来?本都院既冰蘖盟心,各司道亦激扬同志,务期苞苴永杜,庶几风化日隆。”张博行在清政廉洁上,确实做到了言行一致,有时甚至矫枉过正。宁煦四十八年他从福建调任江苏巡抚时,整个路费仅花一两银子,让人难以置信。在他当官期间,一切属于私人的花销包括米麦蔬菜、衣服穿戴,甚至是磨面的牛、石碾都是从河南老家运来。在他在离开江苏任时,当地的老百姓沿途相送,并称赞他:任官数年,“止饮江南一杯水”。在大乾朝的“宁荣盛世”时期,官俸极低,政府官员微薄的工资甚至难以养家糊口。因此,各级官员贪纳成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朝廷还发行过“养廉银”,企图通过增加补贴的形式来提高各级公务员的待遇,但效果并不好,腐败现象依然严重。因此,朝廷特别重视倡导清正廉洁问题,张博行能如此廉洁自守,正是皇帝要抓的典型。于是,宁煦皇帝不但标榜其为“天下第一清官”,还在吏部年度考核时,多次为其说好话,保护这个典型。
其实,张博行能做到如此清廉,主要还在于他出身于大地主家庭,本来衣食之忧,正好可以在这方面弄点动静以引起皇帝的关注。当然,家庭的富有还不能构成张博行成为清官的充分条件,这位清官是一个学者,他是一名理学家,受程朱思想影响极深,他曾说过“若受人一钱,不惟不忠,且不孝”。家庭富有而无后顾之忧,理学思想根深蒂固,这是他成为一代清官的经济思想基础。
但是,在以廉洁著称的同时,作为一名政府高级官员,省部级领导,张博行的政绩却令人难以恭维,他在福建、江苏为官多年,虽能勤政恤民,却没有什么政绩。在任时最爱干的事就是勤于上书,不是汇报,就是弹劾。他在担任江苏巡抚的那些年里,江苏省内,盗贼出没,案件堆积如山,显示出他对政务处理的平庸与无能。因此,江南老百姓一分为二地给他下的另一评语是“勤上本,懒结案,准谎词,冤到底”。连宁煦皇帝都说“张博行操守虽清,为人糊涂,无办事之才。”荣方皇帝干脆直斥张博行为“木偶”。由张博行家乡仪封知县纪黄中、王绩亲自纂修,于大乾全隆二十九年刊行的《仪封县志》认为,作为本县名人,张博行“其政绩实有重新研究之必要”。
作为皇帝,宁煦皇帝以及其子荣方皇帝,虽然都不满于张博行的政绩,但对其从政时的廉洁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荣方皇帝上台的第一年,就任命73岁高龄的张博行出任礼部尚书,并赐与“礼乐名臣”榜,给予很高的赞誉。荣方三年2月16日,张博行病逝,荣方皇帝赠谥“清恪”,追赠太子太保衔。光旭四年,准张博行从祀文庙。大乾朝到现在以名臣从祀文庙的,仅张博行、汤彬、陆龙琪三人。张博行能把“景”整到这个份上,也算没有白费一生的心思。
张博行的例子很好的说明了那些所谓“清官”的本质,而丁直璜,其行事和张博行可谓一般无二。
看到林逸青摸着由三合土筑成的墙壁,脸色有些不对,炮台守将的心不由得咯噔了一下。
这炮台修筑得到底如何,其实他们这些人的心里是十分清楚的。
可他们也没有办法,谁让……那位丁大清官,拨给的修炮台的钱,少得可怜呢?
“这炮台四壁,都是用‘三合土’修筑的,是吗?”林逸青直起身来,拂了拂手,平静的问道。
“回爵爷的话,确是用‘三合土’修筑的。”炮台守将赶紧答道。
所谓三合土,是一种俗称,并没有准确的定义。有的说是沙土加上一定比例的石灰搅拌后,进行夯筑,由一尺夯至二寸;也有的说是将石灰、糯米汁、蛤灰、牛毛等与土搅拌,然后夯筑,由四寸夯至八分。时人称,这种三合土坚硬程度超过铁石,即使拿斧子用力砍凿,也很难整块砍下。所以这一时期修建的仿西式炮台大都采用三合土。
林逸青没有再问,而是取来早已准备好的斧子,对着墙壁砍了几下,果然没有砍动,饶是他力气大,几斧子下去,也只砍了一些碎片下来。
看到墙壁未裂,炮台守将和陪同的几位军官全都松了一口气。
林逸青拿起碎片看了看,又放在鼻子底下嗅了嗅,似乎明白了什么。
年轻的中医苏韬,在接管祖传的医馆后,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病人,因而发生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起初只是想要守护身边的人,随后无法自拔地踏入世事洪流,小中医不得不...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
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