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和贾珠达成约定后,隆正帝明显放松了一些,至少贾珠暂时不会进攻大乾了。
虽然贾珠还是皇室的心腹大患,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如果非要和贾珠硬拼,只怕大乾会亡在他的手上。
他现在也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万一贾珠突然暴毙呢?万一贾珠的继承人是个废物呢?万一他们李家也出一个麒麟子呢?
隆正帝道:“今日所言,朕必信守承诺,望卿亦如是。”
贾珠道:“陛下放心,古语有言,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末将定当守诺如山。”
隆正帝拍了拍贾珠的肩膀道:“朕本应为你接风洗尘,大宴群臣,但想必你也急着回家,我们君臣便不做这些虚礼了。”
隆正帝也是考虑到贾珠肯定不敢吃他提供的食物,如果贾珠这个主角不吃,到时候多尴尬,所以才免了这个流程。
贾珠道:“谢陛下体恤。”
然后隆正帝和贾珠便从亭子中走了出来,文武百官见两人和颜悦色,便猜到他们可能已经达成了某些不为人知的条件,应该是不会发生战乱了。
百官内心的忐忑终是消解了一点,毕竟谁都不希望发生战争。
然后,隆正帝邀请贾珠同上御辇,一起回城。
隆正帝的目的不过是让百姓们看到他对贾珠的恩宠,以民意胁迫贾珠不要任意妄为,忘恩负义。
贾珠也没拒绝,他现在根本不担心有人说他僭越,贾珠就是要让百官和百姓们熟悉这种变化。
在大乾,三纲五常和君臣父子的观念深入人心,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贾珠只能一点点让百姓们忘掉他是臣的印象,尽可能往君上靠。
皇家禁军在前面开路,身披华丽铠甲,手持长戟,步伐整齐,看上去气势恢宏,但在贾珠眼里,不过都是些花架子。
有精力做这种表面功夫,不如去练练杀伐本领,真上了战场,不是贾珠手下将士的一合之敌。
不过他们存在的意义本来就不是为了打仗,更像是演员,就是为了表演,这也不怪他们,只能怪隆正帝所谓的排场和颜面。
如果隆正帝的颜面是靠这些禁军仪仗撑起来的,那么今日和贾珠妥协,也就不难理解了。
仪仗队后面是乐队和舞姬,丝竹之声悠扬,舞步之美轻盈,只能说隆正帝确实是懂享受的,赶路的时候都要搞这些。
对隆正帝而言,这些才是正常的,是出行的标配,自他登基以来就一直如此,是维护他身份和威严的礼制。
腐朽是到骨子里的,身处其中的人根本就不会觉得那是腐朽,只会当作是正常。这也不能怪隆正帝,要怪就怪千百年来的帝王都是这样的。
莫名其妙就将身份地位和外物挂钩了,人们到底敬的是物还是人?
比如说龙袍,到底是人穿上了龙袍就是皇帝,还是皇帝不管穿什么,他都是皇帝?
皇帝如此,普通百姓也是如此,常言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一个人会因为衣服的不同就发生本质的变化吗?
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但人们就是改变不了这种观点,何不单独把衣服供起来呢?
同样的,所谓的头衔、官职、标签都是一样的道理,这是在崇物,而不是在敬人。
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人与物的关系,进而成为物与物的关系,这不是人的世界,而是物的世界。
人与人不平等也就算了,物与物都不平等了,难道说这样的世界是正常的吗?
这些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被很多别有用心的人故意引导的,要实现人的平等,先要让物平等。
乐队之后,才是隆正帝的御辇。
这个江湖。有武夫自称天下第二一甲子。有剑仙一剑破甲两千六。有胆小的骑牛道士肩扛两道。但一样是这个江湖,可能是江湖儿郎江湖死,才初出茅庐,便淹死在江湖中。可能对一个未入江湖的稚童来说,抱住了一柄刀,便是抱住了整座江湖。而主角,一刀将江湖捅了个透!临了,喊一声小二,上酒...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大墟的祖训说,天黑,别出门。 大墟残老村的老弱病残们从江边捡到了一个婴儿,取名秦牧,含辛茹苦将他养大。这一天夜幕降临,黑暗笼罩大墟,秦牧走出了家门 ...
万界融合,灵力消散,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蛮荒大举入侵,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千年之后,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以苦力之身,深入蛮荒三年,破格获...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我的微信公众号缘...
今朝修仙不为仙,只为春色花满园来日九星冲牛斗,且看天刑开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