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被认可欲,会依赖于他者。但是贡献感不需要依赖他者。不管他者是否认可自己,都能获得贡献感。就像你自己不用为了满足他者的期待而活,他者也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的。即使我们做了正确的行动,也依然免不了有不认可的人,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发怒。想要被认可,就得迎合他者的价值标准,关注和在意他者如何看待自己,不得不选择一种很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他们被迫过上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所谓认可、夸奖是有能力的人对没有能力的人所做出的评价。只有在纵向人际关系中才会产生。陪着伙伴去做心理咨询的人,等心理咨询结束后,伙伴对他说“等了我这么久,好厉害啊”,他也不会因此而感到高兴吧。想要被认可的人,等于是想被认可你自己是无能的。用拍马屁来哄上司开心、让他认可自己的人,实质上是主动摆出了“我是无能力者”的姿态,主动站到了人际关系的最底层。听到这里如果你还想被认可的话,那可真是太让人感到意外了。
不去满足他者的期待
子女结婚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会反对。即使不是很强烈地反对,很少会见到哪个父母一开始就十分满意、百分百地祝福子女幸福。是要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让父母悲伤或生气呢,还是放弃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好让父母放心呢?似乎只能二选一。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同时又不让父母发怒、悲伤的事情是不可能的,你要是这么想,那么,父母的反对就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像等待台风过去一样,你只需要耐心等待父母的混乱状态消失就好。
且不论子女结婚时父母会有什么感情,这种感情,父母只能靠自己解决。父母对子女的结婚怎么看、对子女的结婚表示什么态度,这是父母自身的课题,不能把自己的课题推给子女让他们来解决。也就是说父母不可能强迫子女放弃和父母不满意的对象结婚。
当然,子女可以好好对父母说明,说服他们同意自己的结婚,并为自己祝福。这是可能的。所以,请不要还未尝试就先放弃,说父母肯定不会听自己,即使遭到了反对,也要耐心说服。
要知道这是你们自己的人生,我认为,不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而去选择父母推荐的对象、这种事绝对做不得。让我吃惊的是,竟然有人为了不让父母悲伤,放弃和自己喜欢的人结婚。他们认为,结婚不是只有两个人的问题,如果父母不认可自己的结婚,那么自己和喜欢的人结婚也没有意义。
被认可欲的问题之一,就在这里。明明是自己的事,还希望被人认可。这种人优先考虑的是他者的意愿,而不是自己的。
孩子结婚时尊重父母的意愿而不是自己,其实这个行为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目的。如果此时听取了父母的意见,和父母所希望的人结婚的话,看上去似乎很体贴孝顺,但是实际上在将来如果婚姻遭到失败,就可以有借口说当时要是不听父母的话就好了,可以把责任推卸给父母。当然,和父母认可的人结婚,没有坚持自己的主张,责任其实在子女身上。
高中时期,拿到英文作文课的试卷后,我突然有种感觉,觉得这可能不是老师自己出的题。下课后,我就去书店,翻了几本英文作文相关试题集。果不其然,老师是按照其中一本的试题出的。
我立即买了那本。第二天预习时,很想看看试题的标准答案。当然了,我没有一开始就去看答案。但是,先自己做完后去看答案总该可以吧?于是,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看了标准答案。照着答案,修改了自己的作文。不是照抄,只是做了参考而已。
第二天去上课。课上,学生会上讲台答题。老师一边解说,一边修改学生的答案。我的答案是看了正确答案后做的,当然不会出错。老师没有做任何修改,还说了一句。“你的英语很棒啊。”
听到这句后,我就想着不能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看了标准答案写出了完美的试卷;靠这个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可这丝毫不能帮助我提高英语实力。
即使到了现在,写英语文章依然是我的弱项。为了克服这个“我不会”的想法,只能每天勤奋努力。但是,自从听到“你的英语很棒”这句赞美后,我就有了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应该很会英语才是。不自觉地逃避英语实力差的现实,不肯去正视问题。
不去活在可能性里
后来,我到一所大学教古希腊语。有一次,让同学们把希腊语翻成日语。有一个学生始终保持沉默,就是不愿意开口。那个学生会很多门外语,会英语、德语,还会法语。不过,看到很难的古希腊语,第一次碰到了自己不会的语言。我问他为什么不回答。他说,不愿意让老师认为自己是个差学生。
但是,对他来讲,重要的是学到那门语言,而不是得到我的好评和认可。如果他不回答,我就无从得知他不会的是哪个部分、错在哪里。当然也有我的责任,我的教育方式尚有不足。学生如果只考虑得到老师的认可,就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我对那个学生说:“即使你做错了这些题,我也绝不会因此而认为你是一个‘差学生’。”从那一次开始,他就再也不怕自己犯错。他的希腊语很快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超越劣等感
上小学之前,祖父总是对我说“长大了要上京大啊”。那时我并没有听懂祖父的意思,只是隐约觉得要是进了京大,大人们会夸我。虽然不知道具体意思,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要想进京大,就得聪明、就得学习好。
但是,进了小学不久,我发现自己算数差。因为暑假开始之前期末考试中我的算数得了“3”分。我家在学校附近,从学校到家走路要花30分钟,我在途中多次放下书包,掏出通知单来确认,但是不管看几次,算数成绩依然是“3”。“糟了,这样下去,京大是去不了了吧。”我心想。也许有人会说5分满分制的话,“3”已经够好的了。但是,劣等感跟真正的实力无关,它和你自己怎么认为有关。如果你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认为自己不行了,就真的不行。
阿德勒说过,劣等感谁都会有,它会“刺激人做出健康而正常的努力、以求成长”。就因为有劣等感,人们才会努力、求进步。只是,此时的劣等感并不是指与他者比较而产生的劣等感。如果你得了“3”分,不用和别人竞争做比较,只需要努力、比现在的你更优秀就可以了。
努力
不管是否被认可,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上,要想达到熟知的程度,就只能靠努力,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二个捷径。不过有时候,公开说要努力、看上去十分勤勉的人会遭人嫌弃、反感。反而,看起来不太努力的人容易得到别人的好感。还有人提倡,扔掉手中的书,从经验上学习,果断上街去经历。笛卡尔说过“到了可以不用老师监督的年龄后,我果断放弃了通过书籍获取学问”。(《方法论》)请注意这不是指他就此放弃了阅读,应该理解为他不再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发现真理的唯一且最有效的方法途径。笛卡尔不可能就此放弃读书。我们不能完全按照字面意义来理解笛卡尔的这句话。
为什么有的人想让自己看上去不是很努力学习的呢?这么做是有目的的。万一失败了的话,他们就能找到借口,说因为没有尽力、没有足够努力才失败。
自尊心强的人害怕受伤。他们有时不做该做的努力就去参加考试或干脆就不参加考试。因为这样做,可以为不好的结果找到借口。他们会说:“我要是努力,肯定能得好成绩呢。”
说这种话,就等于是“走钢丝的演员”,知道脚下铺着网,即使从钢丝上掉下去,也会有柔软的丝网接住自己,没有任何危险,不会受伤。(《儿童教育心理学》)
有很多人热衷于类似不用限制食物、不做运动也可以减肥的方法。还有只需听听就能讲出英语的学习方法呢。即使我们真的靠这些方法成功地减肥、会英语了,要想继续保持体重、英语实力的话,依然需要付出努力。否则,现在的成功就很难继续保持下去。不得不说,不付出努力就想成功的人,根本就是缺乏认真劲。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出租车司机,聊过这种话题。
“有您在车上,其实不应该说这种话。但是,老实说,一旦有乘客上车了,那么,剩下的就是安全送乘客到目的地就可以了,这段时间不算是‘工作’。对我来说,什么才是真正的‘工作’呢?应该是从客人下车到下一位客人上车为止,这段时间不能只是漫无目的地开车。在哪里、什么时间能遇到客人呢?我需要时刻考虑这些,努力搜集相关信息。抱着这种心态开十年车,就能改变之后的十年哦。就会说(今天没什么客人,运气真差)的人,根本就做不成这份工作。”
即使是短距离的客人,如果客人数量足够多,也算是不小收入吧,不过只是满足于这种情况,遇到客人少就抱怨运气差,抱着这种心态,是不会想为了改善现状而采取措施的。他的人生也不会有任何改变。毫无作为,有时会将事情变得更糟。
倒没有必要故意炫耀自己有多努力学习,但是,尽可能地付出努力还是需要的。如果你都已经很努力了还是没有得到好成绩、没能通过考试,的确,是很遗憾。那么就请接受这个结果,期待下一次会更好,继续挑战、继续努力。
万事开头难。没有人一开始就会骑自行车、会游泳。再怎么难,需要自己解决的问题,最终只能是靠自己来完成。没人能替代自己。如果坚持下去,开始不太会,再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做了。这是真理。
有一次,我还教过立志当钢琴家的高中生英语。她说自己从三岁起就开始学弹琴。我问她:
“有没有想过要放弃钢琴?”
“从来没有。”
“那有没有觉得练习钢琴很辛苦?”
“从来没有。”
她回答得十分干脆。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从高山晕倒的那一刻开始,世间多了一个医门传人。...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