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书院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十三章 论义(第1页)

汉时学子多求学交游,围聚洛阳,听大儒讲经。针砭时弊,纵论古今。以至后来虽有党锢之祸,不过交游谈辩已成为士子的一向活动。

汤武之事,关天命之数,世人也喜辩论,张敦开口先说道,

“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不得已而立,顺乎天而应乎人?”

“桀、纣虽失道,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反因过而诛之,非杀而何?”,顾邵回辩道。

“况且伯夷叔齐至西昌,正值西伯侯卒,武王兴兵伐纣,父死不葬,爰兴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顾邵继续说道。

“何谓仁义?”,张敦问道。

“何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顾邵回道。

“王莽礼贤下士,清正俭朴,孝义著于当世,何以不得天下?”,张敦问道。

“以臣篡君,无谋乱政,如何可以称制?”,顾邵反驳道。

“呵呵”,张敦微笑不言。

“汉祚未终”,顾邵辩解,却显无力,天命之数,从来做不得准的。

“国之大事,惟戎与祀(军事与祭祀)”,孙权插口道,将话题从仁义引开,“纣不修甲兵,而身死国灭,与天命何干?”

“仲谋以为有天命?”,刘晔开口问道。

“两周共计八百年,此非天命?”,顾邵开口道。

“若秦有天命,何以二世而亡?”,孙权回闻道。

“秦失天命,故亡也”,张敦答道。

“若非天命在秦,何以十六载即一统天下,何以厚周而薄秦?”,孙权回辩道。

“天命难辩,不过秦失其道,故二世而亡”,陆逊开口说道。

“若以失道而论,智伯才智高绝,辅益公室,何以身死族灭,三家分晋?”(智伯败亡是春秋末三家分晋之事的开端,智伯力图恢复晋国公室,最终身死族灭)

众人沉默,刘晔开口道:“智伯之亡,才胜德也”。

孙权接过话来说道:“如今天下纷乱,诸侯并起,以何德才可安天下?”

顾邵开口说道:“尊汉室以讨四方,抚四野而兴甲兵,可行齐桓之事”,行齐桓公之事,尊王攘夷以讨四方,是前例,至天下之地已有三分之二后,谁人能知。

“法是好法,荆州刘景升汉室宗亲,抚民养士,带甲十万;兖州曹操奉天子以讨不臣,屯田练兵;袁绍已占幽冀之地,兵锋无两;袁术据豫,扬二州,钱粮广茂,兵多将广,诸位以为谁将佐刘兴汉?”

刘晔接过话来,开口问道。

“且孙氏已据三郡,拥雪糖之利,如今又兴学风,不出明年士人用心,又是一方诸侯”,陆逊开口说道。

“袁术欲改制称帝,若伯符将军以奉汉室之名而讨之,此兴大义之名,再取淮南,此齐桓晋文之事也”,刘晔一旁说道。

“非也,若妄启战事,必涂炭江东”,张敦,顾邵辩道,江东世家不愿见南北交兵,则江东必遭兵灾,商道亦是断绝。

“齐桓晋文之事又如何?,天下兴,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平灭诸侯而天下一统,则民众百不存一,真盖世之功?”,孙权叹了口气,黄巾到赤壁结局则是至余五百万人,“乱世英雄皆爱杀人?”

“仲谋可是危言耸听?”,张敦疑惑道,他自小居江东,战乱不过孙策渡江之后一系列,很快又安定下来,如何能信天下民众百不存一。

热门小说推荐
医品宗师

医品宗师

他是武林中最年轻的武学宗师,拥有神秘的绝对手感,可他现在却是一名普通的中医大学的大一新生,本想低调的学学医,看看病,恋恋爱,可在一次中秋晚会被迫表演中震惊了全场,注定闪耀的美好大学生活从此开始了...

乘龙佳婿

乘龙佳婿

穿越三年,长在乡间,有母无父,不见大千。就在张寿安心种田教书的时候,有一天,一队车马造访,给他带来了一个未婚妻。当清俊闲雅的温厚乡下小郎君遭遇美艳任性的颜控千金大小姐,鸡飞狗跳的故事开始了。...

财运天降

财运天降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最后一个使徒

最后一个使徒

黄沙掩埋了白骨,夕阳下的风中,有着血腥的味道。大陆的痛楚,在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当大爆炸的历史出现拐点的时候,当巨大的钢铁要塞横亘而过,遮蔽住人们视野的时候...

梦醒细无声

梦醒细无声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诸天至尊

诸天至尊

十方地狱禁不了我魂,浩瀚星空亮不过我眼,无垠大地载不起我脚,诸天神魔承不住我怒!我要这天地匍匐,我要这轮回断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