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边上,韩承绪用苍老的声音吟诵着这首诗,又缓缓说了起来。
“巧儿你看,那边就是李太白诗中所云的天门山了,江这边的博望山与对岸的西梁山夹江对峙,如天设之门户,形势险要……”
名叫韩巧儿的小姑娘把手放在眼眶上,往上游张望了一会,奇道:“我怎么没看到天门山呀?”
她便是韩承绪的孙女,今年十二岁,样貌还没长开,瘦瘦小小的,脸也黑,穿着一身破旧衣服,看起来并不漂亮,只有一双眼睛颇为灵动。
韩承绪道:“因为天门山在当涂县的西边,那里的江水太急了,我们要到采石矶去渡河,在当涂县的东边。总之这地势你知道就好,刚才这首诗你记下来了吗?”
韩巧儿脆生生地应道:“记下来了,天门中断楚江开……”
等孙女背了诗,韩承绪又说道:“说到采石矶,李太白就是在此地仙逝的。”
“祖父上次不是还说李太白是饮酒过度,醉死在宣城吗?”
“那是一种说法,这是另一种说法。”韩承绪道:“说是李太白在江上饮酒,醉后,跳入水中捉月,不幸溺亡,所谓‘醉酒捉月,骑鲸升天’。”
“祖父,我更喜欢这个说法,这样死掉更像我想象中的李太白。”
“再教巧儿背一首诗吧,是他在采石矶上所作……”
刘金锁回过头,打断道:“我说老书呆,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一路上说个没完没了,不累吗?”
“小老儿自是也会口干舌燥,但想着能多教给娃儿一点就多教一点。”
“哈,小女娃儿懂这些有啥用?”
韩承绪苦笑道:“这世道乱喽,先贤所学还得有人一代代传下去嘛。”
“那是你的金国亡了。”刘金锁鄙夷道,“我们大宋世道可不乱,读书人多得满地走。”
韩承绪赔笑了几声,依旧转过头教韩巧儿背诗。
韩巧儿只念了一遍,就把李白在采石矶写的几首诗全都背了下来。
完成了这个小小的学习任务,她随即转头看向李瑕,叽哩咕噜地说起来,用的却是蒙语。
李瑕也用蒙语与她应答,只是说得很不流畅。
偶尔韩巧儿会批评他一两句。
“李哥哥,你说错了,说这个词的时候不能送气,要这样闭气。”
韩承绪道:“巧儿你自己说得也磕磕绊绊……”
这一行人就是聂仲由所带领的去往开封的队伍。
队伍一共有三十二人,除了李瑕等人,还有一队护卫,扮成商队,带了六辆马车拉着货物,每辆车两匹马。
货物由马车载,人却只能靠步行,从临安府走到当涂县花了整整六天。
其中韩承绪、韩巧儿祖孙一个是六旬老人一个是十二岁的小丫头,本来也是徒步而行,但李瑕提出让他们坐在货车上。
聂仲由原认为韩承绪祖孙俩完全能够走到开封,这至少比他们当俘虏、当劳役要轻松。
但既然李瑕提出来了,聂仲由点了点头也就答应了,他这人眼中只有功业,对这种琐事懒得计较。
因这件事,韩承绪颇为感激李瑕。
李瑕也不让他欠人情,因听说他曾是金国的翻译官,于是向他求教蒙语、女真语。
这六天的行路中,许多时候都能听到他们叽哩咕噜的对话声。
李瑕语言天赋不算好,但胜在刻苦、专注,一如他曾经练习击剑之时,进益飞快。
而韩巧儿也成了李瑕的半个外语老师,她也懂女真语和蒙语,只是口语还不熟练,正好与李瑕相互练习。
这日终于走到了采石矶,这里属太平州,即后世的马鞍山市。
他是武林中最年轻的武学宗师,拥有神秘的绝对手感,可他现在却是一名普通的中医大学的大一新生,本想低调的学学医,看看病,恋恋爱,可在一次中秋晚会被迫表演中震惊了全场,注定闪耀的美好大学生活从此开始了...
穿越三年,长在乡间,有母无父,不见大千。就在张寿安心种田教书的时候,有一天,一队车马造访,给他带来了一个未婚妻。当清俊闲雅的温厚乡下小郎君遭遇美艳任性的颜控千金大小姐,鸡飞狗跳的故事开始了。...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黄沙掩埋了白骨,夕阳下的风中,有着血腥的味道。大陆的痛楚,在朝着四面八方扩散,当大爆炸的历史出现拐点的时候,当巨大的钢铁要塞横亘而过,遮蔽住人们视野的时候...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十方地狱禁不了我魂,浩瀚星空亮不过我眼,无垠大地载不起我脚,诸天神魔承不住我怒!我要这天地匍匐,我要这轮回断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