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数风流人物正文卷癸字卷第四百三十八节时间节点,间不容发冯紫英早已预测只能是自己率军南下。一来自己是右侍郎。
右侍郎这个职位很有些讲究。
左侍郎一般是通常意义上的常务,除了尚书之外就是左侍郎,虽然也有明确分管,但是兵部事务他基本上都可以过问,看个人风格。
孙承宗算是比较谨慎的,手没伸那么长,换个资深的,倚老卖老的,跋扈的,就得要经常对你指手画脚了。
兵部的右侍郎更特殊。
其他各部的右侍郎只有一人,而兵部右侍郎多的时候可以设到三四人,当然除了一名是正经八百留部侍郎外,其他都是像当初冯紫英去陕西平乱时加挂的侍郎。
这种情形不少见,只要是文臣要外放担任巡抚或者出征,基本上都要加挂,当然如果资历够深,也可以不挂。
像冯紫英这种年轻文臣,要出掌一方,那是肯定要加挂的,所以当初他加挂都察院的佥都御史和兵部右侍郎。
所以这种情况下理论上要出征,基本上都是自己这个右侍郎。
二来自己对江南更熟悉,无论是对江南地方上,还是在人脉关系上。
孙承宗和自己虽然都是北人,但孙承宗对北地更熟悉,自己对江南却不陌生。
而且自己娶的沈宜修是苏州书香世家出身,薛宝钗是金陵武勋皇商大家出身,林黛玉亦是姑苏望族,其父又在扬州多年的巡盐御史,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自己都更适合。
另外自己对海上航行也不陌生,从大沽到辽南,又从牛庄返回大沽,已经让冯紫英有了一些经验了,特别是登莱水师沈有容这边更为熟络,组织船队的薛蝌又是自己姻亲,这两点也很关键。
既然确定了是自己南下,冯紫英自然要把准备做足。
薛蝌也连续来了京中两回商议,大军要分别从大沽、榆关和牛庄三地出发,然后到登州集结汇合,再统一出发南下。
当然有一部是直接从大沽经运河南下,这一部由孙承宗率领,要稍稍缓一些,双方要把时间卡准,基本上相差不到一二日。
这边从大沽经运河南下,那边从登州沿海南下,孙承宗率军从徐州向淮安发起进攻时,这边冯紫英也要率军从江都登陆了。
不过真到了战场上,会出现什么意外和变故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过分拘泥于这个,那也就别打仗了,只能说是见招拆招见子打子了。
这等大事自然是不可能瞒汪文言和吴耀青以及顾登峰他们几个的,甚至他们手下也有一二人大略知晓,不过都是些中心可靠的人,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纵然走漏了风声,估摸着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按照预计要在万统帝登基十日之前发动攻势,十日时间要拿下一个能让内阁满意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万统帝登基的时候,就应该有拿下扬州和金陵的消息传回京中了。
这样的做法其实有点儿像是打新登基的万统帝的脸,但是却别无选择,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一个不受朝廷管辖的江南三镇,无论是谁都无法容忍,即便是汤宾尹和缪昌期也一样会持有这个态度,虽说他们现在还不好表露这个态度,但只要他们入阁,肯定就会站在内阁这边。
还有七日冯紫英就要率军从大沽出发直奔登州,在登州作汇合集结再船不歇帆,绕山东半岛而过,分别在成山卫、鳌山卫稍事歇息,最后在南直隶的海州东海中所最后驻留补给,然后直挂长江口。
东海中所虽然在海州地盘上,但却属于登莱水师管辖,海州地方也无权过问,而这里也是最后一站,在这里要汇总前期收集的各方面情报,然后综合判断,做出对江南发动最后一击的选择。
吴耀青已
经早早就下扬州去了,顾登峰也悄悄潜入了金陵。金陵的这条暗线还是要用起来了。
贾雨村是个聪明人,早早就来过信,不仅仅是冯紫英这里,在叶方齐李那里也都有输诚,显然早就不看好义忠亲王,也意识到日后能主宰朝中大权的只能是内阁而非皇帝,更何况他本身也是湖州人,又是进士出身,正好借着这层关系搭上线。
*********
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龙魂激活,化身地狱邪龙,拥有吞噬天地异火的绝世天赋。炼丹火,天劫火,三昧真火,地狱火等,都是他口中的食物...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一苇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