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拓跋焘每战皆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渐渐地,燕国士气越来越低迷。而建德、襄阳两地的战局也逐渐明朗,魏军先后攻克了这两座要塞。
燕国几乎只剩国都和龙城这座孤城了。
燕国朝堂之上竟已无将可派,尚书高绍不过一介文臣,却请旨领众出城挑战。冯弘自知大势已去,破国已成定局,有一文臣挂帅也可保住一国最后的风骨,故而,封尚书高绍太子太保,挂大元帅旗。
高绍率领和龙城万余户百姓,打着保家卫国的旗号,开城门迎战。
拓跋焘依旧是白马,银铠甲,周身素白,宛若罗刹。见一文臣拔剑驱马而来,他微微摇头,冲着和龙城门高喊:“燕国无将了吗?国君何在?!”
时下,燕国国主冯弘正坐在龙椅上,望着空荡荡的殿宇,等待最后的命运。
“我燕国百姓誓死不做亡国奴!杀!”高绍已是花甲之年,一手驱马,一手执剑,厉声高喊。他身后是以农具铁锹铁铲为武器的平民。
和龙城被困一个多月,粮道被断,城内早已缺粮少食。百姓们饥肠辘辘,面黄肌瘦地随着老臣的战马奔跑。
老臣的马术一般,速度很慢,百姓奔跑的速度更慢。
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生死决战。不,是屠戮。
楼婆罗见高绍领众冲奔而来,驱马出列:“陛下,老臣请战!这样一群乌合之众,不配死在我大魏天子的剑下!”
拓跋焘却比手止住他:“得文臣如此,乃冯弘之福。他是何人?”
“尚书高绍。”
拓跋焘拔剑,剑锋在日光下寒光一凛,对着阵前冲奔而来的高绍,喊道:“朕慕高卿之风骨,今日便成全高卿,求仁得仁!”语毕,他拉紧缰绳,驱马飞奔,像一支离弦之箭直冲那匹老马。
只见寒光一现,一道血光溅起,高绍被他一剑穿心,从马背上摔倒下来。
眼见关鸠马的前蹄就要奔踏到高绍身上,拓跋焘拽紧缰绳,扭转马头,引来坐骑一声长嘶。
拓跋焘稳住坐骑,对乌泱泱冲奔而来,又吓得戛然却步的燕国百姓,扬剑,高声道:“缴械不杀!和龙城并非自古就是燕国之地。王侯将相,能者居之。朕受命于天,是来拯救万民,而非杀戮万民的。归降者,与魏国百姓一样都是朕的子民!”
乌泱泱的百姓里,也不知是哪个胆小怕事的率先跪倒叩拜,紧接着是一片一片地跪倒。在魏军黑压压地围逼过来时,已只有零星几十个汉子一边发抖地攥紧手中武器,一边苍白着脸挺直了脊梁。
拓跋焘扫视这几十个人一眼,仰头哈哈大笑:“好!朕驱马千里,今日总算见识了龙城儿郎的风骨。”
他本就生得俊朗,在这朗朗乾坤之下,万民朝拜,万军拥立,便显得他越发玉树临风,飘然若神。
他素来纵情纵性,不依常理出牌。眼下,他敛笑,赞许地点头:“没跪拜朕的,都是铁骨铮铮的好男儿。来人,把他们请下去,以上宾之礼款待!”
莫说楼婆罗等魏军将领吃惊,燕国百姓更是面面相觑,那几十个已经视死如归的汉子更是一脸怔忪。
拓跋焘已扭头看向倒在血泊中的高绍,敛眸轻叹:“高卿高节,当得起国葬。”
须臾,高绍就被魏国将士以国葬之礼收殓。城门前的百姓,在拓跋焘领军进城时,乖顺地退到了两侧夹道。
和龙城破,龙城皇宫里的燕主冯弘在龙椅上拔刀自刎。他临死前,赐鸩酒毒杀了全部的妃嫔公主,冯氏一族的皇家女眷一个不留。
“赫连宏卑躬屈膝,献上三位公主也未能苟延残喘三年。朕虽同为亡国之君,死也要死得像点样子,朕的妻女姊妹,一个都不留给魏狗,哈哈哈!”懦弱如冯弘,在自刎前一刻,说下了平生最豪言的壮语。
拓跋焘畅通无阻地进到龙城皇宫,见到安坐在龙椅上,满身是血,闭目沉睡的冯弘时,轻叹了一气,“早有此等勇气,在城前与朕一战,岂不更加死得其所?来人,厚葬吧。”
天生废材,遭遇龙神附体。继承了神龙的意念和能力,生鳞幻爪御水龙息行云降雨,肉身无敌。在这个人人都想屠龙的时代,李牧羊一直生活的很有压力。...
远古时期,神魔大战,天地崩碎!人族少年身怀龙骨,炼真龙之体,闯神荒,探帝墓,天地因他而变!在这里!有女帝君临天下!有古兽只手遮天!有大魔祸乱天地!也有人族...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笑尽天下英雄,宇内我为君主!万水千山,以我为尊八荒六合,唯我称雄!我欲舞风云,凌天下,踏天域,登苍穹!谁可争锋?!诸君可愿陪我,并肩凌天下,琼霄风云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