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书院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五百四十章 二桃杀三士(第1页)

按照官制,宣府有总兵一人,副总兵一人,参将七人,其余游击守备多达几十人,如果满员的话,一个宣府理论上的人马在十万以上。只是眼下早就和理论数字完全不同了,在宣府还有势力的军头不过六七人而已。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总兵官赵率教,要说起来赵率教当初还在辽东领兵,只可惜站错了队伍,险些死在张恪手里。逃出了辽东之后,花了重金贿赂朝臣,竟然梅开二度,跑到了宣府当总兵。由于和熊廷弼同病相怜,被视作左膀右臂。

赵率教之下,副总兵名叫魏勇,他是世袭的将门出身,后来冒认魏忠贤的干孙子,一跃升到了副总兵,是太监顾俊最相信的人。

除了这两人之外,还有几位参将游击名气不小,有虎大威,猛如虎,艾万年和张应昌等人,手下最少都有两三千人马,至于其他人则是碌碌之辈,不值一提。

有了朱传志这个土地公,没几天张恪就把宣府的情况摸了个门清。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张恪此时信心大增,一切都尽在掌握。

“杜擎,把银子存到永丰号吗?”

⊥◇“已经存到了,不过……”杜擎不解地问道:“王爷,永丰号背后可是山西人,京城的白莲教和他们脱不了关系。咱们自己也有银行票号,何必存到永丰号,岂不是资敌吗?”

“杜擎,你钓过鱼没有?”

“当然钓过。”

“那你是不是要先放点鱼饵,然后才有大鱼上钩啊?”

“噢!”杜擎一下子如梦方醒,惊喜道:“王爷,您这是抛出去的鱼饵啊?”

“饭总要一口一口吃,先把这些军头解决了,下一步再去铲除文官,剩下的那些商人就是没了水的鱼。想怎么摆弄就怎么摆弄。”

杜擎愣了一下,只能伸出两个大拇指,“王爷,你就是厉害,高,太高了!”

“先别说那些拍马屁的话,给我大哥送信,让他带着人马,用最快速度,等到那些地头蛇来领粮饷。就把他们老巢抄了。”

张恪可不是一块唐僧肉,而是上天下海的孙猴子。他岂会白白拿出粮饷填补无底洞,宣府的人马他根本看不上,为了这帮人花一两银子都觉得冤枉。

抛出的消息不过是鱼饵,为的就是钓上来宣府的大小游鱼,把他们一勺烩了。

……

“朱兄弟,你说安东王真有那个好心,要给大家伙发军饷?”说话的是一个黑大汉,块头竟然比贺世贤还要猛。骑着一匹大黑马,好像欢龙一般,此人正是永宁参将猛如虎,他也是两年前熊廷弼从陕西调过来的。

猛如虎世代将门。作战英勇,几次鞑子进犯,都被他打了一个落花流水。只是此人比较贪婪,加上专横跋扈。一直没得到上官的赏识。

“猛大哥,这就是你的不对,安东王是什么人物。说句不客气的,手指缝流出来的都比咱们拼死拼活得到的多。就拿你身上的披风来说,是呢绒的没错吧?”

猛如虎下意识点点头,他身上的确穿了件呢绒披风,这还是去年有个商人送给他的。厚实抗风,穿起来十分舒服。要是赶上宿营的时候,披风就是被子,方便极了。猛如虎是爱不释手,即便是到了开春,依旧穿在身上。

“怎么,这和安东王有啥关系?”

“哎呦,我的孟大哥,你不知道吗,毛纺工厂多半都在义州锦州,那就是安东王的产业,每年有几百万两进账。实不相瞒,小弟这两天听安东王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听听,这他娘得有多少银子,我看王爷是想把宣府都给买下来!”

热门小说推荐
龙王传说

龙王传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霍少的闪婚暖妻

霍少的闪婚暖妻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永夜君王

永夜君王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凰妻倾世

凰妻倾世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费先生,借个孕

费先生,借个孕

沈于归从小就特别倒霉,衰神附体。她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遇到了他只要跟费南城在一起,所有霉运通通退散。于是,她就赖上了他。boss,借个运!费南城纠结了一下,开始认真的脱衣服。沈于归惊恐你,你,你要干什么?费南城欺身而上不是要借个孕?沈于归此运非彼孕啊喂!!我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

长宁帝军

长宁帝军

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一苇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