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水田整地,要先戗稻梗子。
三人一组,就是一把两米来长的铁锹把,锹头的两个耳边上各有一个园眼,圆眼上串着一个圆铁环,栓上绳子两个人各站一边,使劲往后拽,前面拿锹的人掌握方向。把戗下来的泥土拍在田梗上,修好田梗,就要翻地泡水田了。
种水稻很繁琐,水田要提前一个月培育苗,稻种要用药水浸泡一周左右,视稻种发芽程度。之前还要做发芽实验,看出芽率。
育苗时,要平整好一块水田地,做好苗床。并在苗床上撒一公分厚,筛过的腐质土。由有经验的老农,把浸泡过的稻种,均匀地播撒在苗床上,再复盖上一层土,扣上薄膜,静等发芽。
这段时间,就由水田技术员来管理。
他会根据秧苗的长势,控制水位,根据气候,控制温度。一般都是,在地膜里放个温度计。技术员每天早晨都要来查看,温度高了,生产队就派人去把地膜掀起点缝隙,通风降温,晚上还要防冻再盖上。
秧苗经过几次通风段练,适应了外界的气候,长到十五公分左右时,天气也转暖了,昼夜温差不大时,就可撤去薄膜,可以薅苗插秧了。
插秧是应时农活,季节性强。
那时,生产队插秧,全队男女老少都要参加。
生产队长也不容易啊!一早晨吃过早饭,就在村中挨家挨户地上门催促:“时间不早了,赶快下田插秧去。”
水田地里,人工插秧,最原始的耕做方式,没有半点机械。
人们站在田里,一字排开,稻梗的两边各站一人,拉着一条长绳,人们按绳子的直线弯腰插秧。
都插完后,由一个拉绳的人吹哨,量好距离,再拉直,就可以插下一行。
这种耕做方式,现在看来,效率很低,也很窝工。
每到邻近芒种时,各生产队都要会战。
把所有在家的男女老少人,只要能下田的,都赶下去插秧。
这个时期,生产队提供中午饭,也就是大米饭,炖大豆腐,那时可是比较好的伙食。就冲着这伙食,社员们也都比较积极地参加。
农时不等人啊!要不抓紧插秧,过了农时就不能插了,因为生长期不够,到秋天不能成熟,就是一把草。
我记得,有一天早上,天刚刚蒙蒙亮,打头的就来敲窗户,招呼我们上工。我们大家上工都很积极,没有旷工的。
打头一来招呼我们,大家就马上起身,穿戴好衣服,披上棉袄。腰间别块塑料布,这在当年也是一个稀罕物,也是农村人下地干活的标配。睛天可以铺在地上休息,雨天可以披在身上防雨。
懵懵懂懂地走到水田地边时,东方刚刚鱼肚白。水面上还有一层冰碴,光着脚丫下水真是刺骨的凉,打头的试了一下,水太凉了,大家都站立在稻田梗上,等太阳稍微升起,露出头来了,才下田插秧。
那个时期,还没有农田水靴,穿一般的水靴是不能下水田的。
一次无意中的遭遇,让苏沉双目失明。然而即使遭遇人间最悲惨的情形,苏沉也不愿放弃奋斗。他要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也为人族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我的微信公众号缘...
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郁棠前世家破人亡,今生只想帮着大堂兄振兴家业。 裴宴(冷眼睨视)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小姑娘的总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难道是觊觎裴家宗妇的位置? 郁...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天书封神榜,地书山海经,人书生死簿!九天之上,是为仙宫!...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要强求。 这是一个长生果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