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书院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七十二章 回堡(第1页)

回堡的路上萧亦便是和刘一鸣在商议,此战的确是萧亦永安堡出力最大,对此刘一鸣自是心知肚明,而刘一鸣和萧亦聊的越多就越发现萧亦此人之胸襟。不贪功,无所求。那萧亦究竟图的是个什么呢,难道真的是一个舍弃自己利益为国家的人?

随后二人商定好,此战首功为刘一鸣坐镇指挥之功,萧亦率永安堡屯兵为主力。后山搜得银两百余和部分器具都归萧亦,所得牛羊各分一半,共计百余给萧亦。且萧亦又要求三名蒙古人交给他看管,刘一鸣想了想也是答应。

蒙古人不是女真鞑子,自己留着也是无用,不如交给萧亦省的自己烦心,刘一鸣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回去清算逃跑的各地墩卫甲长或是村镇管队、屯堡管屯官。而刘一鸣怎么处理这批人自不是萧亦过问之处。

而那批所救下的百姓自然也是不可能再送回去,在商议何人处理的时候大家都是犯了难,这批人救是救了,但是在他们看来这些就是一群累赘,甚至有人建议杀人取头换取军功。

其余人赞同者居然也不在少数,自己的地方尚且不能自足,哪有闲心去管这些流民。

萧亦和他们的想法多是不同,如今自己屯堡新建,最缺的便是百姓,只有人口上去了,方能招募更多的屯兵,训练出更多的屯兵才能尽快立足。

身处这个时代,萧亦明白,只有兵强马壮,自己方能有资本考虑其他,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萧亦在所有人惊讶的目光中再次挺身而出,直言流民可随自己回永安堡。

听了之后刘一鸣好心提醒,

“萧总旗,前些时日不是听闻你招了一批流民,这百人再去,屯堡可有难处?”

却见萧亦摆摆手,“若尚且还是冬日,屯堡无法养活这些百姓,但如今已是渐渐回暖,可以开垦荒田,应是可以自足了。”

刘一鸣听了之后大喜,这萧亦还真是什么难事都能处理,当下大悦,“好!萧总旗此战大功,又赈济流民,本官当如实禀明,开春开垦荒地一事萧亦你只管放心大胆的去做。”顿了顿,刘一鸣目光冷然的转头看了这些后来的甲长、管屯官等人,“你等当力助萧亦赈济百姓、开垦荒地等事,方可戴罪立功。”

那些人看到了刘一鸣森然的目光皆是浑身一抖,听到了刘一鸣的话,连连打赢下来,皆是道,“我等定会相助!”

萧亦对着刘一鸣一拜,“萧亦多谢防守大人!”

商谈妥当之后到达了桃花堡,萧亦没有进去,而是准备立即率队赶回永安堡,因为回了屯堡尚且还有很多事情等着自己处理。

于是便是在桃花堡西门外与刘一鸣拜别。

刘一鸣见萧亦态度坚决,也就不多做劝阻,另派了二十人的家丁队帮助萧亦一行人提携物事、聚拢百姓、驱赶牛羊,萧亦本来就是紧缺人手,于是一点没有推辞,二人拜别。

刘一鸣回到城楼上,看着逐渐远行的萧亦一行人,叹息道,“永安所地,日后当盛啊。”

萧亦一行人驱赶着牛羊还有约百人的百姓,一行人扶老携幼,行军速度自是比来时慢了几倍。

而牛羊的驱赶萧亦这些人都是不擅长,时不时就有牛羊落单或是脱逃,这些也拖慢了行军速度。

萧亦和石刚几人走在最前面。

“老石,又有两个老兄弟战死了。”萧亦有些嗟嘘。

石刚也是大声愤慨,“唉!这两人都曾跟俺一起守过夜,一个叫张虎,另一个叫齐老四,皆是真汉子。”

热门小说推荐
龙王传说

龙王传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霍少的闪婚暖妻

霍少的闪婚暖妻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永夜君王

永夜君王

千夜自困苦中崛起,在背叛中坠落。自此一个人,一把枪,行在永夜与黎明之间,却走出一段传奇。若永夜注定是他的命运,那他也要成为主宰的王。...

凰妻倾世

凰妻倾世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费先生,借个孕

费先生,借个孕

沈于归从小就特别倒霉,衰神附体。她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遇到了他只要跟费南城在一起,所有霉运通通退散。于是,她就赖上了他。boss,借个运!费南城纠结了一下,开始认真的脱衣服。沈于归惊恐你,你,你要干什么?费南城欺身而上不是要借个孕?沈于归此运非彼孕啊喂!!我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

长宁帝军

长宁帝军

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一苇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