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北线战区的状况,因天宫鸢和华芙朵的到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打算剿灭五万圣耀军的中原大部队,在得知南轩国的长皇女,其实是北境王安排在敌营的内应后,就听从天宫鸢的指示,接受了丹夏国、巴梁国、大祁王朝的
投降。
宇文隆、白柏子等中原将士,起初不接受四国将士的投降,关键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孙不同说的没错,四国外寇罪大恶极,就是为了惨死的南境百姓,他们也不能放过这群畜生。第二点是,宇文隆等人并不知道,圣蝎大皇朝出卖了四国,他们无法确信,四国领袖是否撒谎。万一这是敌人的阴谋,我方接受敌方的投降,他们却兵不厌诈,
转眼又投靠圣蝎大皇朝,那该如何是好?
现在天宫鸢来到北线战区,解决了上述两点因素,即可促使中原部队,暂时放过五万圣耀军。
引用天宫鸢的话,丹夏国、巴梁国、大祁王朝的远征军,在中原南境作恶多端,本不该得到赦免。
但是,如今他们愿意作为中原部队的马前卒,替中原将士反攻诗昆山,暂且绕他们一命也无妨。
毕竟,丹夏国、巴梁国、大祁王朝的将士,在中原南境坏事做绝,等中原势力战胜圣耀军团后,就是卸磨杀驴,他们也只能认命。
天宫鸢以前曾说过,背叛者终将死于背叛。
她打从一开始,就没想放过任何敌人,现在只是利用对手罢了。
除此之外,端木静女确实是北境王的内应,中原大军总不能连友军也打。
宇文隆等人还从端木静女口中得知,圣蝎大皇朝确实出卖了四国,将他们的主力军,当做吸引中原大军的诱饵。
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丹夏国、巴梁国、大祁王朝的远征军将士,想反咬圣蝎大皇朝一口,就不足为奇了。
简而言之就是,宇文隆等人无需担心三国领袖撒谎骗人,他们都是带着诚意,向中原大军举白旗投降。
又或者,他们已经被圣蝎大皇朝逼上绝路,除了投降别无选择。
唯有中原大军放过他们,他们才有活路。
说句不过分的话,现在丹夏国、巴梁国、大祁王朝的将士,对圣蝎大皇朝的恨意,可谓空前绝后的高涨。
他们将作为中原大军的炮灰,与圣蝎军决一死战。
这、就是中原大军愿意放过他们的原因。
三国将士为什么如此憎恨圣蝎大皇朝?
没有人比天宫鸢更会煽动人心。
端木静女只是把天宫鸢对自己说过的那些话,原封不动复述一遍,告知韶王爷、王世子、哈力士将军,以及三国的将士。
三国的将士,得知圣蝎大皇朝的真实意图后,他们的内心只能容纳两种情绪,一是愤怒、二是绝望。
如果他们在北线战区,被中原大军围剿,他们的国家,他们的家人会怎样?
他们的国家会被圣蝎大皇朝吞并,而他们的家人,或许会变成供养圣蝎大皇朝的祭品。
丹夏国、巴梁国、大祁王朝的将士,在听完端木静女的话后,立马就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
这一战,不单止关乎他们的生死,还涉及到远在故乡的亲人们。
假设他们战败身亡,他们的亲朋好友,都将沦为圣蝎大皇朝的活祭品。
韶王爷、王世子、哈力士将军、以及三国的将士,大家都能从端木静女的口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得出一个结论。
圣蝎大皇朝要生存,四国就必须灭亡。
圣蝎大帝出卖四国,已经不能用‘背信弃义’四个字,单纯地、简单地、一概而论。
十三国同盟与中原势力交锋至今,明面上看似势均力敌。
实际上,封锁南境边缘区的计划失败,居车国投靠中原势力后,十三国同盟早已外强中干。
他们在这场仗,投入了太多,损失了太多,至今他们还无法占领南境边缘区,就注定入不敷出。
不吹不黑的说一句,若非圣蝎大皇朝出奇制胜,攻下了诗昆山的武林盟大本营,十三国同盟入侵中原的计划,恐怕就到此为止了。
假设十三国同盟,没能攻陷武林盟大本营,他们的军备物资,将无法继续支撑这场战役。
到时候,十三国远征军会因为补给跟不上,不得不逐渐撤退……
天生废武脉,十年傻子名,古老石碑,祖祠石棺。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挺身问剑,这一生,不弯腰!激情,热血,红颜,腹黑,扮猪吃老虎,一个都不会少,禹枫出品,速度保证。...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书友群见书友圈置顶帖。...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她本是实力强悍,医术超群的世家家主。 一朝穿越成将军府的废柴嫡小姐,成为第一位被退婚的太子妃,人人嘲讽! 选秀宴上,她被赐嫁给鼎鼎有名的残废王爷。 ...
简然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普通男人,谁料这个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公司的总裁大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亚洲首富帝国集团最神秘的继承者。人前,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商业帝国掌舵者。人后,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把她啃得连骨头也不剩。...
这个天下大大小小数百国,说到陆地武功宁国近乎无敌,有四疆四库的虎狼横扫六合,陆地延伸到哪儿,宁军就能把战旗插到哪儿,可是海疆之外虎狼不及之处总有些人不服气,于是就有了那少年带刀扬戟,一苇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