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故而从东晋开始,为了保障中原士族出仕,在地方上设立大量侨郡,进而是侨州。
今南汉如果想推行九品中正制,那必然是要大动干戈,且会严重损伤吴、楚士人的利益。王粲虽是中原高族,但他作为刘备的秘书长,王粲必须提醒刘备别瞎搞。
法正捋须而笑,说道:“陛下,曹氏所制九品制,将人才分九品,人得其用,门楣高者或可举上品,实与中汉孝廉之制多无差别。其间若有可取之处,唯据人才品级而委官职,以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
“这般吗?”
刘备蹙眉微思,说道:“九品之制是为曹氏笼络士人之策,更正孝廉重德轻才之旧举。我大汉效行旧制,郡守举孝廉,尚书台断其能。朕恐重蹈中汉之弊,如童谣言,举茂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霍峻沉吟良久,问道:“不知陛下可闻阳嘉新制否?”
“昔顺帝时,因孝廉、茂才所举非人,左雄则请奏‘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乃得应选。’时因年号阳嘉,臣称其为阳嘉新制。”
“时凡州郡所举茂才、孝廉,至尚书台端门,考其虚实才干,以观才能如何。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凡以上能中者,不拘年幼,不分老迈。”
“左雄大行科考,时陈蕃、李膺、陈球等三十余人得拜郎中,三人名震天下,是为一世之俊杰。十余年间,中汉朝堂风气为之一振,后因左雄病逝,新制则被束之高阁。”
“今我大汉初安,陛下为扬两汉之良政,不如改孝廉,重启新法。陛下分类别科,令州郡茂才、孝廉至尚书科考,以免丞相岁岁躬亲孝廉,亦能免重蹈中汉之弊。”
中国科考的启蒙非常早,非是起源隋,而是源于东汉末年。虽然左雄的新制持续时间不久,但对后世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即便是魏晋盛行的九品中正制,在推行一段时间后,因弊端的出现,曹魏也重启考试制度。
南汉长期是草台班子,刘备称帝不久,孝廉、茂才由诸葛亮亲自考核,不曾出过纰漏,刘备则没在意。
不过霍峻因有后世知识,时常有思考如何将科举制融合入察举制度,推动察举制的革新。今借着曹魏施行的九品中正制,以阳嘉新制为借口,正好推动南汉的选官制度变革。
当然完全采用科举制是不可能,毕竟环境所限,书籍普及受限。能将察举制与科举制结合,进化出适合南汉的新选官制已是难得之事。
刘备捋须颔首,问道:“那以君之意是?”
霍峻整理脑海中的思绪,说道:“禀陛下,据臣推算两汉之来所拔孝廉有六、七千人,然所留名之俊杰,何其少哉。乱世之世,俊杰辈出,文武充栋,非是因人多于太平,而是俊杰因时机而出众。故臣显进于市井,丞相名扬于渔耕。”
“今以臣之见,或可增郡县孝廉名额。数百人考家法,凡得俊杰,必是超群万人者。人不多不足以彰其能,世间俊杰何止上千者,凡英杰皆从孝廉入世,如大鱼皆入陛下之彀。”
“彩!”
刘备多是认可霍峻言语,赞扬道:“万人而得猛士,今人不以众,何能得猛士。世间士族能人众多,今可如君所言,多举孝廉,入京师而考试,才政上者,方能任官。”
说着,刘备大手一挥,说道:“仲邈既兼领录尚书事,当可与孔明、孝直商议新制,当要革除中汉之弊,比曹氏所行的九品中正法更好。”
“诺!”
(本章完)
喜欢季汉大司马()季汉大司马。
十方地狱禁不了我魂,浩瀚星空亮不过我眼,无垠大地载不起我脚,诸天神魔承不住我怒!我要这天地匍匐,我要这轮回断灭!...
沈于归从小就特别倒霉,衰神附体。她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遇到了他只要跟费南城在一起,所有霉运通通退散。于是,她就赖上了他。boss,借个运!费南城纠结了一下,开始认真的脱衣服。沈于归惊恐你,你,你要干什么?费南城欺身而上不是要借个孕?沈于归此运非彼孕啊喂!!我拼尽了此生所有的运气...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